然而,四季更迭,歲月流轉,被祖輩們視為“大山里的寶”的油茶樹,也如草木枯榮,經歷了盛衰,甚至一度被年輕人當成了“鄉愁”記憶。如何激活“沉睡”的大山,從“靠山吃山”向綠色發展轉變,是李家鎮近年來一直在探索和創新的方向。
今年年初,中央一號文件出臺,明確提出要“擴大油茶種植面積,改造提升低產林”。這無疑為李家人發展油茶產業指明了方向。
眼下,走進這座杭州最西部的小鎮,記者發現套種中藥、培育馬蜂、發展林業旅游等一系列被當地人喻為“萬畝林千戶富”林下經濟共富項目已在“茁壯成長”,勤勞的李家人正從靠山吃山的單純榨油產業轉型;立體化的山林經濟建設,不僅讓這片綠色的土地迎來了“花開遍野”,也讓當地百姓駛上了共同富裕的“快車道”。
“林上摘果,林下采藥” 讓農戶實現“雙收入”
長林村,是李家鎮油茶林套種中藥材的試驗村。2018年起,村里就嘗試著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在山茶林下套種黃精、玉竹等中草藥。
早早等候記者來訪的黃華龍,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也是村里套種試驗的第一人。在他身后,成片的油茶林在早春陽光的照射下,已是一片生機盎然。“我們這里最多的就是油茶了,我從30余戶農戶手中流轉了620畝油茶林。不過,這可不是單純的油茶林,還是各種中藥的種植基地哦。”順著他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不遠處的油茶林間,工人們正在小心地翻整土地。這些年的經驗讓黃華龍明白,疏松后的土壤里,更有利于中藥材的成長。
“今年,我套種了黃精480畝,玉竹120畝,其他中藥材20畝。大部分中藥材都喜陰,但還要保證35%的光照度,在這樣的環境下,中藥材的產量會更高。”黃華龍說,之前他的中藥材是種在田里,產量不高。后來,鎮里與浙江農林大學合作,成立中藥材產業黨建聯盟,設立了專家工作站,并請來了邵清松教授等專家現場指導相關技術,這為黃華龍打開了“另一扇窗”。
如今他不僅成立了樵夫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和長林藥材專業合作社,除了自己流轉的山茶林外,他還以公司名義與鎮里另外9家家庭農場簽訂協議,油茶林下套種中藥材2000余畝,由他的公司提供選苗、施肥等技術支持,統一種植標準,最后會按照市場價兜底負責統一收購。
“以黃精5元/斤計算,保守估計5年產值可達6000余萬元。今年市場行情好,現在市場價已達到10元/斤。”黃華龍說,去年他試著挖了1.2畝的黃精,就有5000多斤,“這還只是三年,如果五年后再挖,產量肯定還能再翻上一番。”
在他的帶動下,李家鎮周邊52家農業主體在當地林下套種中藥材,800余戶農戶在家門口實現增收致富。今年已60歲開外的村民諸葛平,就是其中之一。“年齡大了,干不了太多重活,我把油茶林流轉出去,每年還有流轉費,而且這片油茶林是我自己的,每年油茶豐收的季節,這些收成還是算我們自己的,日常還不用自己管理,省心!”閑下來的他,就經常和其他村民一起上山為黃華龍的中藥材除草、采收,等于又有了第二份收入。
“林中養蜂,林間旅游” 有效激活“大山資源”
本地出產的山茶油成為“皇家貢品”,是李家人延續千年的鄉愁。然而,就在去年,這段鄉愁又有了“新故事”——在2021年的第14屆中國義烏國際森林產品博覽會上,建德市李家鎮的馬蜂酒、麒麟山山茶油驚艷亮相,以“純天然無污染、優質健康”的優勢脫穎而出,榮獲森博會金獎。
這是對“大山出品”的最大肯定和鼓勵,也進一步擦亮了李家鎮“省林下經濟特色產業強鎮”金字招牌。而其背后,離不開沙墩頭村人——張光華的濃濃鄉愁。
五年前,張光華從云南學習養馬蜂歸來,開起了“幽谷蜂王家庭農場”,開創了建德市規?;种叙B殖蜜蜂的先河。記者見到張光華的時候,他正在海拔400多米的高山上為培育新一輪馬蜂做準備。“馬蜂喜陽,以吃昆蟲和樹漿為主,一般都放養在人煙稀少的高山上。我自家的油茶林,品種比較矮小,地勢也不高,只放養了一些。更多的要選擇海拔高的山林。”
張光華的馬蜂一年培育一次,但據他初步估算,經過這幾年的發展,他的農場一年凈利潤可達七八十萬元。膽識,是他的致富秘訣。他笑著說:“馬蜂,一般人不敢養,但馬蜂一身是寶,市場需求也很廣闊。直接地講,單賣馬蜂3元/只,蜂王100元/只。而市面上受歡迎的馬蜂酒,因增強抵抗力等功效,也很受消費者歡迎。25只馬蜂的馬蜂酒,價格每瓶在120—200元,我去年一年賣了8000多瓶。此外,還有蜂蛹和蜂蜜……”張光華笑盈盈地算著賬,對林間養蜂產業的前景和信心,溢于言表。
不過,這并不是張光華對林間養蜂的全部計劃。隨著越來越多客商的紛至沓來,打造一個林間原生態的“馬蜂養殖觀光綜合體”,已被他納入藍圖:“它可以成為登山客的歇腳地,也可以為顧客了解馬蜂和衍生產品,提供更全方位的服務。”
事實上,張光華關于“林間旅游”的想法,和李家鎮政府不謀而合。去年,李家鎮推出了“山地戶外運動”項目,即利用豐富的山地林道資源,以及現有的林區道路,開辟麒麟山8公里的越野線路。
“去年年底本來都已經對接好了機車俱樂部,籌辦越野機車賽事。但因為疫情緣故延后了。今年春暖花開之際,賽事估計會繼續提上日程。”李家鎮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此外,該鎮還啟動了浙西千里崗15公里戶外徒步線路建設,覆蓋遙嶺古道、建德最高峰山羊塢尖等主要景觀點,串聯4個行政村并設立游線補給點,既能為村民帶來增收致富的機遇,也能帶動更多村民從事相關經營活動。
蹲點筆記
“萬畝林 千戶富”不是夢
建德鄉鎮眾多,李家不算最出名的,但從去年下半年到今春,短短半年時間,跑李家的次數,卻超出我的計劃。
從最初對“江南第一榨”古鎮美譽的好奇,到被當地人壯大山林經濟的雄心所吸引,每一次的采訪都刷新著我對這片土地的認識。
去年年末的采訪里,我記下了這樣一組數據:全鎮目前已有油茶面積1.7萬畝,并以每年改造提升低產林1200畝左右的方式穩步保質增量;9家油茶專業合作社、山茶油生產企業去年實現了年產值5500萬元,種植戶畝均收益3500余元……
而最近一次采訪,我又了解到李家鎮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農業主導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到下一步李家鎮還將在現有的油茶產業基礎上,鼓勵發展油茶種植,力爭到2023年全鎮油茶種植面積達到2萬畝以上。此外,對于提升林間畝產效益也做出了更多的規劃。
青山不等閑,人勤春來早。無論是中藥材的套種,蜂產業的植入,李家人為激活山林經濟的每一步嘗試,都帶著綠色發展的思考。也許在我下一次踏入這片山林時,“萬畝林 千戶富”對李家來說已不再是夢想。(記者 胡月華 建德微融圈 尚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