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商務工作的預期目標是:進出口增長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5%;實際利用外資增長5%;對外直接投資與2021年持平。
去年全省數字服務出口增長超30%,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規模均突破3000億元
《2021年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國內貿易方面,廣東省去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187.71億元,比上年增長9.9%。對外經濟方面,廣東省去年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82680.3億元,比上年增長16.7%。其中,出口50528.7億元,增長16.2%;進口32151.6億元,增長17.4%。進出口差額(出口減進口)18377.1億元,比上年增加2267.8億元。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進出口額20419.3億元,增長16.3%。
2021年,廣東省提出了實施“貿易高質量發展十大工程”,其中包括數字貿易工程、貿易新業態工程、粵貿全球品牌工程、展會提升工程、重大貿易平臺工程、產業鏈招商工程、貿易龍頭企業工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消費樞紐工程、通關便利化改革工程、貿易金融創新工程。
在數字貿易工程方面,2021年成功爭取國家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球貿易數字化領航區,制定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佛山入選國家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廣州市番禺區入選第二批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全省數字服務出口超120億美元、增長30%以上。
在貿易新業態工程方面,成功爭取國家支持跨境電商綜試區全省全覆蓋,出臺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10條、市場采購貿易創新發展8條,7個綜試區納入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全年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規模雙雙突破3000億元。
從其他工程來看,舉辦“粵貿全球”“粵貿全國”系列經貿活動249場,成交金額分別超23億美元和400億元人民幣;廣州入選國家首批5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名單,指導珠海等6市編制區域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廣州、深圳跨境貿易指標在全國營商環境評估中位居第2、第3位,全省進口、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較上年壓縮23%和39%,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主要業務應用率達到100%。
全省網絡零售額居全國第一,啟動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區建設
2021年,廣東省立足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升級,在提振城市消費方面,出臺了促進城市消費26條,大力推進重點步行街、特色商圈建設,廣州北京路步行街獲評全國示范步行街,推動建設兩批16個省級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落實二手車跨省通辦政策,全省二手車交易265.5萬輛,同比增長14.4%。
特別是線上消費,推動直播電商、智慧商店等新型消費加快發展,全省開展各類直播活動320萬場。推進服裝、數碼、美妝等5大電商產業直播基地建設。全省網絡零售額3.3萬億元、增長10.5%,居全國第一。
廣東省商務領域的改革創新同樣扎實推進。一方面,積極參與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建立支持服務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特事特辦10項工作機制;研究推進橫琴通關基礎設施建設方案、橫琴通關便利化13項措施。
另一方面,深化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積極研究推動廣東自貿試驗區擴區,研究起草粵西新片區方案,啟動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區建設。深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累計單量46億票,占全國51%。完成“澳車北上”系統粵澳跨境聯調測試,啟用粵澳貨物“一單兩報”。汕尾港、揭陽港擴大開放通過國家驗收,湛江港擴大開放獲國務院批復,青茂口岸順利通關啟用。
今年爭取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規模突破7000億元,推動廣交會展館四期工程竣工
展望2022年,廣東省商務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廣東外貿占全國1/5強,服貿占全國1/6強,外資占全國1/6,消費占全國1/10強,擁有1.26億人口,有長期積累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今年商務工作的預期目標是:進出口增長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5%;實際利用外資增長5%;對外直接投資與2021年持平。”該負責人表示。
具體來看,將繼續狠抓貿易高質量發展十大工程。特別在數字貿易工程方面,將重點啟動粵港澳大灣區全球貿易數字化領航區建設,這在全國來講是一項開創性工作;貿易新業態工程,要在實現跨境電商綜試區全省全覆蓋的基礎上,爭創國家跨境電商示范省,同時穩定市場采購扶持政策,爭取全年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規模突破7000億元。
在展會提升工程上,配合商務部推動廣交會創新機制、豐富業態、拓展功能,推動廣交會展館四期工程竣工,線上線下辦好今年兩屆廣交會,提升珠江國際貿易論壇影響力。同時辦好加博會,提升海絲博覽會能級。舉辦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服務貿易大會,打造服務、貿易和投資全方位交流展示平臺。
在推動消費提質擴容方面,要激發廣東超大規模人口和市場的潛力,暢通國內大循環,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2022年,廣東將落實促進城市消費26條,推動深圳東門步行街加快試點改造提升工作,認定新一批省級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推進老字號創新提升,打造一批夜間消費集聚區。汽車、餐飲兩項占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比重都超過10%,要推動廣州、深圳逐步放寬上牌指標限制,建設一批粵菜美食街(城),充分釋放消費需求。(記者 趙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