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虧聽你話了,要不然2021年就賠錢了。”2022年1月17日,說起去年種姜,商水縣舒莊鄉舒莊村村民王囤糧,就夸媳婦兒馬青春會打算。
今年42歲的馬青春,不僅人長得好,還善于研究市場。村民們都說,王囤糧過得好,全靠媳婦兒掌舵。
2019年秋,馬青春從網上知曉種姜收入高,且周口市種姜面積很小,她就盤算,如果2020年種上幾畝姜,肯定收入不錯。她把想法跟丈夫一說,王囤糧卻困惑了:“咱沒種過,沒技術和經驗,況且姜銷量很小,萬一不好賣,咋辦?還不如你在縣城做生意,我在家種那幾畝地哩。”
“啥事都得學,沒技術可以學,不會種可以向專家請教。今年咱家那7畝地不種麥了,留著明年春上種姜。那是沙土地,土壤疏松,排灌條件好,適合種姜。”
“種姜投資大不?風險大不?上哪買種姜?”王囤糧向媳婦兒發出一連串的疑問。
“種姜,畝均投資近萬元,風險比較大。但是只要管理好、市場好銷售,就能賺錢。山東安丘、昌邑、萊蕪、平度都產姜,我們可以去參觀學習,從那里買種姜。”王囤糧感到媳婦兒說得在理兒。隨后和妻子一起去了山東安丘、昌邑,訂購了7畝地的種姜。
2020年開春,夫妻倆在耕地上打埂、種姜、攤膜,按照技術要求將姜種上。而后適時澆水,及時除草,科學管理,到了6月份,氣溫升高,夫妻倆又在田里搭了遮陽網,保持姜生長所需的溫度,防止高溫造成爛姜。
經過辛勤管理,到了2020年年底,生姜收獲了,畝產達到8400斤。價格高、銷路廣,每斤售價6元,除去每畝1萬元投資,夫妻倆種的7畝生姜,純收入28萬元。
“種姜收入恁高,明年咱種上幾十畝,掙上個百十萬。”王囤糧興奮地跟媳婦兒說。
“今年種姜恁掙錢,你想明年多種,別人想不想多種?”馬青春反問道。
“誰都想多種。”王囤糧脫口而出。
“如果都想到一塊地里了,哪里種的都是姜,到時候咱賣給誰呀?價格肯定低得可憐,不掙啥錢。這是市場規律,得研究。”王囤糧聽了妻子的話,一琢磨,覺得是這個理兒。
按照妻子的規劃,王囤糧家2021年種了10畝姜,雖然到年底收獲時產量較高,平均畝產9000多斤,可價格并不高,當地的市場零售價每斤才2.5元,批發價每斤僅1.5元。除去投資,畝均純收入也就2000多元。正如媳婦兒判斷,2021年誰種姜誰不賺錢。主要原因是,山東、河南等地種姜面積過大,造成姜價低、姜難賣的局面。
馬青春預測:2022年生姜價格比2021年強。為啥?種姜基本上不賺啥錢的種植大戶,肯定不敢再大面積種姜了。于是,她對丈夫說:“咱的姜,在集市上零售一小部分,另一部分存放起來,做種姜賣。明年咱種上20畝,估計又該賺錢了。”
“2021年,種生姜盡管收入不高,但是賣種姜,收入就不是很低了。”王囤糧聽后,一個勁兒地夸獎媳婦兒:“我算是真服你了!”(記者韓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