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循環天地寬”
——中國入世20周年全媒體報道·對話世界500強
今年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周年。入世20年來,中國企業走向全球、外資企業融入中國,奏響合作共贏的協奏曲。
近半年來,南方日報“雙循環天地寬——中國入世20周年全媒體報道”調研團隊深入走訪十多家世界500強企業的中國總部及其研發制造基地,探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中外企業的發展新路。
即日起,南方日報推出“對話世界500強”系列報道,讓外資世界500強企業與中資世界500強企業同臺對話,解讀新發展格局下的新特點。
加入世貿組織20年來,中國已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家電產品產銷中心。入世后的10年時間,家電產業總產值增長4倍,達到萬億元;出口產值增長超過20倍;到2021年入世20周年之際,僅廣東順德一地的家電產值就已突破5000億元。20年來,在白熱化的全球市場競爭中,中外家電企業版圖已然重構:
一方面,中國家電企業積極吸收國際先進成果,不僅在規模上空前擴張,在技術升級、品牌塑造、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等也結出了累累碩果,成功打造了眾多世界知名的品牌,也培養了不少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家。
另一方面,眾多跨國公司為中國帶來先進的技術和理念,在中國開啟了品牌化、市場化運作的先河。面臨國內家電企業的挑戰,他們也積極調整戰略,深度融入中國的發展新進程。
在入世20年的節點上,中外家電企業如何在全球化競爭中發揮比較優勢、延伸家電業產業鏈、在新發展格局下拓展中國市場?南方日報調研團隊走進松下、美的等中外世界500強企業,探尋他們的“雙循環”發展密碼。
●南方日報記者昌道勵姚翀賓紅霞發自北京廣州佛山
松下集團:日本百年老店的中國新事業
今年,廣東松下環境系統有限公司在佛山順德新設的第一分廠正式投產,將作為松下供應全球室內空氣凈化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
自1978年與中國結緣,擁有百年歷史的松下集團,一直見證、參與和支持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
“中國的優勢已經不是成本低,而是擁有眾多的技術人才、完整的產業鏈、良好的經濟環境等因素。”松下集團代表董事、全球副總裁、松下電器中國東北亞總代表本間哲朗說,疫情下中國成為松下集團全球唯一成長市場。
去年以來,松下在中國新建設的工廠達8家。如何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構建一個更懂中國的松下,成為這家百年老店的新事業。
市場拓展之變
為中國消費者研發高性能產品
注塑機里滾動出“白紙”長卷,通過熔接機折疊成一個個長方體……在松下環境第一分廠的生產車間內,看似簡單的工序,制造出的卻是新風系統的核心部件——熱交換素子。“一邊是排出室外的污濁空氣,一邊是導入室內的新鮮空氣,通過熱交換素子,它們在不混合的狀態下,就能進行溫濕度能量的交換。”廣東松下環境系統有限公司董事譚峰介紹說。
松下環境第一分廠坐落于佛山順德容桂街道廠區,數十年來,這里誕生了眾多享譽市場的家電品牌。早在1993年,松下就與容桂第一風扇廠成立合資公司——順德松下精工有限公司。2003年,松下實現獨資后,公司更名為廣東松下環境系統有限公司,并于2004年搬到容桂高新區。
為何廣東松下環境系統有限公司要投資2.1億元在中國開設第二家工廠?事實上,隨著近年來廣東勞動力等成本上升,部分企業通過外遷到東南亞,利用當地勞動資源降低生產成本。而在全球疫情引發供應鏈危機之下,“外資撤離中國”的消息也引發討論。
“中國的優勢已經不是成本低,而是擁有眾多的技術人才、完整的產業鏈、地理優勢、良好的經濟環境等因素。”本間哲朗直言,去年以來,盡管受疫情影響,松下在中國新建設的工廠仍達8家。與此同時,松下在泰國關閉了2家工廠、在新加坡關閉了1家工廠,這些工廠的生產任務很大一部分都轉移到中國。
更為重要的是,市場在這里。“近年來空氣質量問題成為全球焦點,中國消費者對空氣凈化類產品的需求迫切,我們更要緊跟市場變化,開發、制造出滿足市場需要的產品。”譚峰說,目前松下新風和凈水產品在中國市場占有率超50%,比例將不斷提升。
戰略布局之變
設立生產技術中心進行本地開發
在廣州開發區,松下先后興建了四個電子材料工廠,新近加入的5G電子材料將為產業注入新動力,推動產品走向高端化。
“過去我們生產的大多是普通的電子材料,如今伴隨著5G等高速通訊技術的發展,我們也開始在中國開發和供應高端材料產品。”在廣州開發區的松下電子材料有限公司,第四工廠正在忙碌建設中,該公司總經理一木勉20多年前便來到廣州,看著一工廠、二工廠、三工廠依次拔地而起。
除了在華布局家電產業外,作為全球領先的電子產品制造商,松下集團1999年便在廣州開發區設立了松下電子材料工廠,當時主要生產覆銅板,年產能10萬張。
“目前我們正在建設四工廠,建成后年產能將達100萬張,是創立時的10倍。”一木勉對20多年來的變化感慨良多:“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如今在5G技術上已引領全球,未來我們將生產開發更多能促進中國生活便利化的材料。”
在本間哲朗看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年來,中國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保持作為制造大國的同時,逐漸轉變為消費大國、工程大國、創新大國。
今年4月起,為了在中國開發相關設備,松下電子材料(廣州)有限公司還設立了能夠進行現地設備開發的生產技術中心。“在工廠創立之初,我們使用的是進口材料來生產日本設計的產品。大概10年前,我們在中國設立了研發部門,以中國本土開發的材料為中心,不斷推進各種新產品開發。”一木勉說。
管理架構之變
首次將經營決策權放到海外
健步機器人可根據老人的身體狀況,個性化制定訓練模式,改善其步行能力;居室中的滑軌推拉門全部采用上軌設計,保證地面平整,便于老年人行動……在江蘇宜興,一座集聚了松下20多年健康養老事業成果的社區——雅達·松下社區——亮相,這是松下對適老型居住環境在中國社區的一次全面試水。
“日本社會的老齡化比中國更早,因此日本企業對于老齡化社會的探索也更早。”本間哲朗說,松下早在1998年就在日本設立了養老產業子公司,20多年來在養老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產業經驗。
事實上,雅達·松下社區的建設,對松下來說也有特別的意義。本間哲朗透露,2019年5月,雅達找到松下尋求合作,一個月后雙方就簽署了諒解備忘錄。“這得益于松下在中國事業的變革,要還是原來那樣所有決策都要向日本請示,是不可能這么快作出決策的。”
本間哲朗所提及的變革始于2019年4月,松下集團首次成立了將事業和地域統括職能合二為一的地區事業公司——中國東北亞公司,這也是松下有史以來首次將經營決策權放到海外。
“2008年后,我們越發意識到松下在華業務的發展沒有趕上中國GDP發展的速度。在原有的體制下,處于日本的事業部長對中國市場的迅速變化無法感知、也無法做出快速的經營判斷。”本間哲朗坦言。
松下中國東北亞公司成立后,本間哲朗成為首任CEO,他只對松下總公司的社長一個人負責。更獨立、更靈活的管理架構下,松下在中國的業務被迅速激活,快速發展。“期待在中國積累的能力、經驗,可以為松下集團的發展,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發展作貢獻。”
美的集團:中國智能制造的創新突圍
近日,美的對外正式宣布,公司將全面收購全球聞名的機器人企業——庫卡。
美的對庫卡的收購在2016年便已開始,彼時收購后的持股比例占到了94.55%。此番美的繼續收購剩余的5.45%股權,將實現對庫卡的全資控股。這是這家世界500強家電科技集團對于前沿科技板塊再次深入布局。
1968年,美的從“北滘街辦塑料生產組”起步。美的開始進入海外市場。自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美的轉型步伐不斷加快。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中國家電產業的整體升級促進我們走向海外,我們在海外布局成長也推動了國內家電科技品牌和技術的發展,這是相互促進的。”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表示。2016年,美的首次進入《財富》世界500強。今年,美的排名288位。
質量管理之變
“智造”創新賦能標準升級
“你看這中間發出紅光的小攝像頭,它就是我們的5G+AI視覺檢測;有了5G無線網的支持,這個叉車可以自動掃碼……”走進美的微清事業部工廠,目之所至都是新的制造創新應用,美的集團微波和清潔事業部信息化工程師李智謙對此如數家珍。
在該工廠的注塑車間,智慧物流無人運輸小車平穩運行,輕松避障,沒有操作員在旁推拉,地上也沒有實體的鐵軌。“以前,整個廠區需要布設很多軌道,供物流小車行動,很占地方,移動性也差,現在通過5G創新應用,這些場景都徹底改造了。”
這是美的集團第二座“燈塔工廠”。此前,美的南沙工廠亦獲評“燈塔工廠”。如今,在這些工廠中,無人物流小車“長了眼”,生產設備“會說話”,檢驗設施“火眼金睛”。通過分秒躍動的中樞數據大屏,就可以精確實時把脈制造健康狀態。
這僅僅是一個縮影,因為緊抓質量管理,美的日前獲評“中國質量獎”。中國入世20年來,該企業在質量管理方面實現了迭代發展。
“以空調為例,2010年以前,我們只要求它符合國家各種規范安全標準、基本需求。但這樣是不夠的,我們不斷革新質量管理方法,形成智能質量管理模式。對于質量的要求和標準,要超越國家標準,引領標準變革。”方洪波如此解讀質量管理思維變革。
研發投入之變
借力大灣區人才突破創新
超越國家標準、引領標準變革、領先競爭對手,美的集團微波和清潔事業部先行研究高級工程師王賢友對此有深刻的體會。“我們把原先重量80多克的磁控管做成了40多克,體積和重量都變小,但輸出功率不變,仍能保證1000w的輸出功率。”王賢友很自豪,“我們持續研究了很多年,這次研發出的磁控管屬于第三代了。”
持續的研發投入,換來了海外同行的敬意。在以前,美的在同類產品上向日本同行學習。而現在,包括日本在內的同行,則經常研究美的最新研制的產品,學習其技術先進性。
為了研究健康家電技術,美的健康技術研究所團隊背靠粵港澳大灣區高等院校,招入了醫學、營養學、食品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空氣凈化技術、水技術等跨學科研究人才。這群“博士天團”,一頭扎入控糖、減脂、控溫等精細化先進小家電技術研發中。
除了在各類產品上不斷加強研發團隊建設,在集團層面,美的也在醞釀“大招”。就在近日,美的宣布成立軟件工程院,該機構將重點聚焦數字化技術研究。
“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集聚,而且有非常好的人才政策,數字化轉型人才在該區域儲備豐富,我們希望能在這樣的背景下,在集團層面組建一支隊伍,在研究上催生成果。”美的集團副總裁張小懿期待。
戰略選擇之變
科技推動品牌揚帆出海
質量管理的精益升級,研發投入的人才投資,折射的是入世20年來家電產業從勞動密集發展向技術密集發展的變遷軌跡。“現在靠勞動密集拉開差距是不可能的,我們的發展要靠科技領先。”方洪波深有體會。
戰略關鍵詞在發生變化,美的在這種變遷中,擴大自己的版圖:機器人業務、樓宇、工業軟件……與此同時,從原先的代工模式到現在的自主品牌輸出,在這個過程中,“美的”二字也越來越被跨領域跨地域知曉。也正因為如此,2016年首次進入《財富》世界500強后,美的排位連年攀升。
數據顯示,“入世”以來,美的已在全球布局研發中心和制造基地。其中,海外研發中心的數量超過中國,海外員工接近4萬。在不同的國家地區,美的品牌給當地帶來了產業機會,也為當地解決了就業問題。
財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美的海外收入739.6億元,同比增長19.6%,占收入比重42.55%。“‘雙循環’下,美的一直堅持國內市場與海外市場并重,我們希望在未來3到5年海外的收入占比要超過50%,在美國、巴西、日本、東盟、德國五大戰略市場進入當地前三。”方洪波展望。
■特寫
日企高管投身直播帶貨熱潮
“不要討日本同事歡心,而要討中國消費者歡心”
“刮得很干凈,而且用得很舒服。520,你們可以把‘小錘子’送給男朋友哦。”在鏡頭前試用完剃須刀后,本間哲朗用流利的中文介紹道。作為松下中國東北亞公司的首任CEO,本間哲朗不僅率先開通了微博賬號,還積極投身直播帶貨熱潮。
“中國銷售模式變化迅速,這是遠在日本的經營團隊難以理解的。我的參與,能夠讓他們直觀看到中國的變化,以便率先實現銷售模式的變化。”本間哲朗坦言,過去,松下在華的企業也是一直聽日本的,中方的干部也一直關注日本情況,忽略中國市場。
松下中國東北亞公司的成立,終結了這一局面。上任第一天,本間哲朗就提醒管理人員:“不用拘泥于日本的想法和做法,按照中國市場的需求,不要討日本同事的歡心,而是要討中國消費者的歡心。”
松下要實現“中國事業中國決策”,并不僅僅是營銷方式的改變,更深層次的是管理架構上的變化。為提升管理團隊中中國員工的積極性,松下還以一些事業單位為試點,推行虛擬合伙人制等,激活組織活性。“這與之前總部領導的傳統機制相比,可以說是革命性的變化。”本間哲朗說。
■觀察
中外家電企業:
不同的路徑,不變的規律
盡管美的和松下的發展歷程并不一樣,但變革都是貫穿其中的主旋律。
細數美的53年的發展歷程,變革已成為其最重要的資產:先是將華凌、小天鵝收入懷中,再將庫卡、高創納入版圖;先是家電產品不斷的多元化裂變,再向科技化集團轉型;先是整合區域銷售公司,再到全面布局工業互聯網……
“過去,規模、成本、人口政策紅利是中國家電行業增長的主引擎。近年來,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新配置的背景下,科技創新驅動產業變革,將成為中國家電持續增強國際競爭力的根本。”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說。
放眼全球,與中國企業在家電市場端“拼殺”撤退后,外資企業也在不斷的變革中尋求新的發展空間:或專攻標準和上游核心技術,或重兵布局高科技產業。
以松下為例,其對等離子、半導體等虧損業務進行剝離和重組,向車載、住宅、元器件等B2B領域轉型。面對中國市場的巨大變化,松下中國更是從管理架構上進行變革,推動中國事業的新增長。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田正看來,這背后反映出日本制造業又一次升級轉型的嘗試,在向產業鏈上游攀升的同時,進一步強化其在電子零部件及原材料領域的優勢,著力拓展數字科技、節能環保、康養照護等新市場,以避免落后于時代發展需求。
中外家電企業的不同發展路徑,卻也折射出不變的規律:前沿技術、底層關鍵技術創新,依然是制造強國的主戰場,也是中國科技企業拓展新發展空間的未來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