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0日,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出席“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時強調,要堅守科創板“硬科技”定位。富國基金權益投資部副總監李元博也曾公開表示,對科創屬性的嚴格要求,有利于為真正具備“硬科技”實力的企業注入發展新動能。
在此前7月份,上交所組織召開科創板上市公司座談會時明確了四方面內容,其中第一項便是繼續堅持問題導向,堅守科創板定位,聚焦支持“硬科技”企業。上交所還表示,希望廣大科創板上市公司傾力做好主營業務實現持續發展,繼續重視研發投入,瞄準“硬科技”領域加大攻關力度。
“硬科技”正在成為政策推動的發展方向,同時也日益成為資本眼中的寵兒。據上交所副總經理劉紹統介紹,科創板推動了大量科技成果轉化和產學研結合,超三成科創板公司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項目,有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運用水平;目前90%以上的科創板公司在上市前獲得創投資本的支持,投資規模近1800億元。
中國著名VC投資人姜皓天,曾任北極光創投合伙人、至臨資本創始合伙人,是北極光 TMT 領域投資的主要合伙人,先后投資過美團、9號機器人、每日優鮮等優質項目,現在仍然持續關注TMT、產業科技應用、消費科技等領域的投資。
作為創投行業的“老兵”, 姜皓天自1998年開始從事私募股權投資,歷經投資、投行、創業多個角色,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了20余年時間;2021年,至臨資本調研過數百個項目,以及其中有90%均屬于科技類項目,比例較以前年度明顯提升。他對于“硬科技”背后體現出的互聯網經濟發展新趨勢,有深入的洞察和獨到的理解。
互聯網經濟的第二增長曲線
在與記者深入交流“硬科技”的四個小時里,姜皓天不止一次提到,2018年到2020年是一個“分水嶺”,而且在2021年這樣的趨勢已更加明顯,就是互聯網經濟已經從平臺型的消費互聯網時代,向產業型互聯網時代轉型。
“經常有投資人說,愿意投互聯網類的項目,這類項目成長快,投資見效也快。但這一聽大概就是在2006年之后開始做投資的這批人,會有這樣直觀的感受;這并不等同于,項目成長快、投資見效快就是互聯網行業的固有基因,而是所在的這個大行業,在過去的十幾年中恰好身處在這樣的快速膨脹期。相反,如果回顧2006年之前的互聯網行業,也曾經歷過六七年的低速增長,對于身處其中的投資人的心理考驗,也是非常巨大的。”曾參與過多個互聯網項目早期投資的姜皓天,對此深有體會。
據他介紹,從大的時間框架來看,國內的互聯網經濟起始于上世紀90年代末,但那時候的互聯網普及度還不高,互聯網經濟尚處在萌芽期,相關商業體發展并不快,甚至還有很高的失敗率;最典型的,8848就沒能做起來,這不是說它的模式有問題,恰恰是它太過領先了、做得太早了,以當時國內的互聯網普及度,尚無法支撐大型平臺的商業化應用。
從第三方權威數據來看,直到2005年左右,國內的互聯網普及程度達到了一定豐度,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在當年6月公布了《第十六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的上網用戶在6月底首次突破1億大關;至此,互聯網經濟發展才真正步入快車道。
再往后,2013年被業內稱為“中國4G元年”,幾大通信運營商正式獲得了4G牌照,標志了中國地區移動互聯網正式邁入4G高速時代,這直接催生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蓬勃發展,將互聯網的觸達豐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2021年2月3日發布的《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其中提到: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89億,占全球網民的五分之一;互聯網普及率達70.4%,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至此,基于互聯網普及程度提升帶來的行業變革,基本觸達到了一個天花板,這也導致線上新增流量的獲取成本逐年提高,以及平臺型互聯網增長速度的趨緩。
再往后,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方向在哪里?或者說新的增長點在哪里?姜皓天認為,未來應當是屬于產業科技應用的新的大時代,“硬科技”正是開啟產業科技時代的“鑰匙”。
“在過去20年里,平臺型互聯網經濟依托于網絡化豐度提升帶來的增長空間,因為服務的對象都是人、都是C端,具有很高的可復制性,通過模式創新觸達到流量群體之后,不斷復制原有服務體系、橫向發展就能夠獲得很好的增長。但是展望未來,趨勢很明顯,這條路恐怕將是越來越難走的,橫向發展已經能夠看到天花板,現在那幾家互聯網巨頭也都在苦苦尋找新的流量增長點;這時候,互聯網經濟就應當往縱向發展的方向努力,不再是簡單的復制擴大規模,而是借助科技的力量充分下沉,去深度改造一個或幾個產業。”
“一個時代即將過去,同時將要開啟一個新的更大的時代。以‘硬科技’為抓手的產業型互聯網,能夠給互聯網經濟劃出第二增長曲線,找到新的成長方向和增長空間。”姜皓天這樣總結到。
為什么要多關注科技項目?
“硬科技”為什么會是產業型互聯網的抓手?姜皓天解釋到,平臺型互聯網的重點在于改造C端、方式以模式創新為主,而產業型互聯網的重點在于改造B端、方式以技術引領產業鏈創新為主,也即當前的互聯網經濟的發展趨勢,正在從改造C端向改造B端滲透,從平臺型模式創新向技術引領產業鏈創新進化。
杭州靈伴科技有限公司(Rokid)是一家致力于將先進的AI和AR技術與行業應用相結合科技創新型企業,創始人和主要高管來自阿里和三星電子,有豐富的產業經驗和深入的行業理解;CEO祝銘明長期深耕于系統開發,自行開發的猛犸系統被阿里收購后擔任阿里M實驗室負責人。
姜皓天在Rokid天使輪就參與了公司的投資,一直伴隨著公司成長,為公司的業務、資源合作和融資穿針引線。“這家公司在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人機交互等人工智能基礎技術研究等多個技術領域具備完整的自主研發能力,它所做的事情,就是在通過AR應用解決方案改造其下游的產業鏈。”姜皓天介紹到。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7月,Rokid已申請國內外專利超過 323 件,成功授權專利超過 190 件,涵蓋核心技術與軟硬件產品, 在AI和AR領域積累了基礎專利;強大的專利技術使得該公司的AI、AR產品已經在全球44個國家和地區投入使用。
在AR硬件制造領域,Rokid已實現核心器件全國產化,為公共安防、防疫安全、工業安全生產與協作等多個領域提供了軟硬一體的全棧解決方案,終端客戶包含中國石油、國家電網、長江存儲等頭部工業巨頭,更為浙江省公安廳、云南省邊檢等提供了現金的AI+AR解決方案。2021年,伴隨著AR技術應用的全面落地以及業務的快速發展,Rokid也完成了新一輪融資,最新估計近10億美元,成為高新科技領域的又一獨角獸企業。
姜皓天還總結到:“我們為什么要投硬科技?這不只是在相應國家政策引導方向,更基于硬科技的商業前景。用科技的力量去改造一個產業,提升一個產業的先進性、實現相應產業升級,有機會創造出一個無比廣闊的增長空間,至少到目前還看不到天花板在哪里。”
創投機構該怎樣干?
當被問及到這一年里,有多少天是走在項目調研和投后管理的路上這一話題,姜皓天也不免感慨道:“這是一個很辛苦的行業!”據他介紹,在早期還是基層投資經理的時候,去看項目的時間更多;現在作為一家投資機構的牽頭人,更多時間會用來思考,去思考大的趨勢和方向、去思考創新和應用場景,但即便如此,“過去這一年的365天里,我大概有一半的時間在出差中。”
“好的項目,一定是能夠給一個產業鏈帶來大幅提升的。”姜皓天舉了一個他們團隊曾投過的案例,北京升哲科技有限公司(SENSORO)是一家物聯網與人工智能領域的獨角獸企業,基于物聯網與人工智能技術構建城市級通信基站網絡和感知服務網絡,打通水、電、煤、氣、火等基礎設施數據,構建數字檔案、關系圖譜,實現全域感知和城市計算,將城市治理從傳統的人工治理轉向以數據驅動的人工智能時代。
從聚焦城市級安全服務到如今以核心自研科技為基層政府提供全域數字化服務,SENSORO已實現業務轉型與升級,通過將公司自研的從芯片、傳感終端、通信網絡到云平臺的端到端一體化技術能力,深入應用到智慧城市、鄉村振興、區域治理、社會民生等領域,實現數字化應用與民生體驗的高效協同,持續賦能城鄉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2021年,SENSORO相繼與湖北宜昌點軍區、湖北五峰簽署 5 億數字城市戰略合同,面向相關區域提供城市級大規模人群行為分析、應急預警、智慧水務、基層醫療、鄉村振興、環境保護等落地應用。截止目前,SENSORO數字化服務方案已落地全國25 個省份的 160 多個城市,涵蓋學校、醫院、政府機關、銀行、景區、文物古建等多個場景;在全球范圍內,SENSORO 客戶遍及 65 個國家和地區,并持續助力柬埔寨、南非等“一帶一路”國家的城市發展。
“創投,給一家初創企業帶來的,絕不僅僅是資金,甚至資金是最不重要的資源;除了資金之外,創投機構在企業戰略再梳理、上下游客戶推薦、人才的培養和引入、資本及資本運營等方面都擁有更多資源和經驗,幫助企業在正確的方向上加速成長。”
回到SENSORO這個案例,至臨資本團隊核心成員之一的陳粲然,此前在北極光創投期間便主導了對SENSORO的投資,并幫助公司完成了后續的融資和高層人才引進,為公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姜皓天還給記者講了一個很有名的段子:三個人坐電梯從一樓到十樓,一個人原地跑步,一個在做俯臥撐,一個用頭撞墻;他們都到了十樓,有人問他們,你們是如何到十樓的?一個說我是跑上來的,一個說我是俯臥撐上來的,一個說我是用頭撞墻上來的,但其實他們都是坐電梯上來的。
“我一直認為,一個好的投資人,真的不是看他一天看了多少個BP。投資人要做的,重點不是去看這個項目的運營模式,到底是在原地跑步,還是在做俯臥撐或用頭撞墻,真正的重點是在找準那部能上十樓的電梯。”姜皓天還補充到:“硬科技在輔助產業升級、輔助產業型互聯網經濟的營造,就是我找到的這部‘電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