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集結,創新創業成果展上眼睛大大的機器人引起關注;群英薈萃,以“10+3”模式分享海歸新僑項目;創新吸引,西部(成都)科學城成為招攬優質人才與項目的又一“磁鐵”……
9月23日,在2021僑界菁英(成都)創新創業發展大會上,與會嘉賓圍繞“僑聚蓉城·科創天府”主題,聚焦建設科技創新中心、推進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等展開了一場頭腦風暴,匯聚僑資僑智助推成都創新驅動發展。
一批科創成果集結亮相
助力成都科技“加碼”
走進成果展大廳,右手邊整齊地站著4個極具科技感的機器人,包括醫療服務機器人、蓉寶機器人等,它們都來自成都睿樂達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其中,政務機器人設有前后雙屏,且能實現雙屏異顯。這款機器人頭頂的兩個大大的“眼睛”其實是六脈環形陣列麥克風和人臉識別攝像頭,它們使政務機器人能實現人臉識別跟蹤,并通過人臉識別達到主動問答,提高參與者體驗度。
據悉,成都睿樂達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回到成都,只因對成都情感深厚。
懷著對成都發展前景信任而回到這座城市的僑界人才不在少數,他們瞄準科技前沿領域,牢牢扭住科技創新這個“動力源”,發揮自身聯系廣泛、融通中外、視野開闊的獨特優勢,潛心開展基礎研究。在成果展現場,一批科研成果集結亮相。
現場,成都圭目機器人有限公司的道路病害檢測機器人系統吸引了不少人拍照。為保證基礎設施安全高效運行,推動基礎設施管養向“精準數據驅動的科學管養模式”轉變,該項目提出了基于“云-邊-端”架構的檢測解決方案,包括針對不同細分場景的水、陸、空機器人數據采集“端”,數據智能處理和應用的“邊”,以及進行知識共享和遷移的“云”。即運用高效檢測手段,最終達到保障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安全、實現道面養護降本增效的目的。
此外,活動還舉行了海歸新僑項目路演及成果分享,該環節采用了當前流行的“10+3”模式,即項目路演10分鐘、導師點評3分鐘,通過充滿活力的方式面向投資機構與投資人進行多個項目的展示與優質項目的推介。
在經驗分享環節,成都恒圖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段江接下來介紹了自己研發的“一站式的數字視覺內容創意服務平臺”,他表示將致力于在“十四五”期間推動“論文里的前沿技術”產業化,以更加高效的方式占據未來十年科技產業核心賽道。
近年來,在中國僑聯的大力支持下,四川省僑聯、成都市僑聯圍繞服務地方經濟轉型升級和區域經濟發展,積極探索和打造海歸人才聚集高地新模式,在促進新僑創新創業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市僑聯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深入推動“創業中華”“海歸蓉漂”等品牌活動的開展,激發僑界高層次人才的創新創造活力,促進創新成果交流對接和轉化落地。
一座創新之城增強吸附力
成都科學城簽約項目247個
科技創新,不僅影響著城市發展的質量與速度,也影響著城市人才聚集的效率和格局。
成都科學城管委會相關負責人現場推介西部(成都)科學城。布局“大裝置”、集聚 “國家隊”、打造“人才港”,西部(成都)科學城正不斷發展“新經濟”、構建“科創園”、提升“配套網”。
截至目前,成都科學城累計簽約重大項目247個,總投資超2400億元,其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交叉研究平臺總量居全市首位,明確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陣地、天府實驗室和國家實驗室(基地)承載地為主要任務,以聚集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和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環境為突破,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格局正逐步起勢。
為加強對人才的吸附能力,四川天府新區設立10億元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制定“天府英才計劃”,出臺創新創業、住房安居、健康醫療等配套政策,構建形成“1+N”人才政策體系,引育國家、省、市人才計劃等各類高層次人才320名,高端科研人才5000余名。
為構建科技、產業、人才、載體全方位的政策體系,成都還出臺《關于加快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關于加快科技創新和高技術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等專項政策,鼓勵重點企業及機構落戶成都科學城。
“科技創新是贏得未來發展空間的必然選擇,能夠提高生產效率,使有限的資源催生更多的產出。”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曾勇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為題發表了主旨演講,他認為,提高城市自主創新能力是助推成都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關鍵,“應該建立人才留用長效機制,給廣大僑界朋友更有效率的工作環境和入學服務,讓人才留有所居、心有所在。”
(記者 李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