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公募基金行業高管變更持續頻繁:年內有24位總經理離任,同時有25位新任掌門正式走馬上任。不過,整體來看,離任總經理任職年限普遍不長,三年以上者不足三成。對于謀求突圍的中小基金公司而言,一把手頻繁變更,對公司持續穩健經營帶來很大挑戰。
25家基金管理人迎新掌門
離任總經理任期多不足3年
據Wind統計顯示,截至8月13日,今年以來共有222位基金高級管理人員變更,涉及92家基金管理人。其中,董事長(含代任董事長)、總經理(含代任總經理)分別變更45人次、62人次,涉及的基金管理人為20家、29家。
具體來看,今年以來公募行業已有25家管理人迎來新任掌門,另外還有4家目前仍為代任總經理。其中僅8月以來,就有國融基金、明亞基金、西藏東財基金等3家公司迎來新的總經理。
從單月變動人次看,今年4月和7月是總經理變更的高峰期,分別有12位和13位總經理變更。比如,7月份有工銀瑞信趙桂才、和煦智遠趙新宇、紅塔紅土李凌、農銀匯理施衛、前海開源王兆華等7位總經理及代任總經理離任,同時還有工銀瑞信高翀、紅塔紅土楊浩、前海開源秦亞峰等6人履新總經理。
過去幾年,伴隨著基金行業的大發展,高管變更也更加頻繁。尤其是2019年和2020年,高管變更人數都超過了300人,涉及的基金管理人也均超過百家。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高管變更人數更是達到371人,總經理變更人數達到100人,這兩項數據都刷新了年度最高歷史紀錄。
高管頻繁變更的另一面是任期縮短。比如,在今年離任的24位總經理中,任期大多不超過2年,只有興銀基金張力、新疆前海聯合基金王曉耕、鑫元基金張樂賽、長盛基金林培富、中海基金楊皓鵬等6位任期超過了3年,合計占比不足三成,其中僅張力和王曉耕在任時間超過了5年。有的總經理任上時間更是不足1年或僅1年出頭。比如前海開源賈紅波任期6個月、國融基金王占祥任期7個月、嘉合基金徐進任期不足9個月、中科沃土于建偉任期一年、紅塔紅土饒雄任期15個月。
從年內發生總經理變更的基金管理人來看,雖然有博時、工銀瑞信、農銀、萬家、前海開源等管理規模千億以上的大中型基金公司,但中小基金公司依然占據了大頭。而在這些中小基金公司中,除了新華、興銀、中郵創業、鑫元、長盛、德邦、新疆前海聯合等規模300億~500億的中小型基金公司,嘉合、中海、長安、紅土創新、紅塔紅土、先鋒、華融、西藏東財、和煦智遠、國融等更是規模剛過百億或不足百億的小型基金公司。
公司一把手頻繁變更
或影響持續穩健經營
在近幾年成立的新基金公司中,掌門人的變更尤為頻繁。
比如,西藏東財自2018年10月成立以來不到三年時間已經歷了樂嶸、潘世友、沙福貴三任總經理,朱雀基金自2018年10月成立以來也經歷了劉萬方、王歡、梁躍軍三任總經理,弘毅遠方基金自2018年1月成立以來也有過郭文、李湧、黃薇薇三任總經理。此外,2016年成立的先鋒基金至今已有過4任總經理,其中首任總經理史浩亮在任時間不到一個月便離任。另有恒越基金、匯安基金等基金公司成立幾年時間總經理也換了幾任。
在業內人士看來,對于基金公司而言,總經理所起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尤其是謀求突圍的中小基金公司,一把手頻繁變更,對公司持續穩健經營帶來很大挑戰。
一位中小型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就表示,過去兩年,其所在公司經歷了控股股東的變更,由于新股東對公司發展戰略做出了很大調整,導致期間內部高管變動較大。雖然目前新的管理團隊已經就位,新股東方的資源也開始助力公司逐漸步入較快成長軌道,但公司錯過了過去兩年公募行業狂飆突進的大發展階段,要想實現快速趕超并非易事。在該人士看來,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基金行業,已經不是“不進則退”,而是“不快則退”的問題。
但也有一些公司在新的一把手上任后,出現了可喜的變化,規模實現了一定的突破。
比如,中航基金現任總經理劉建自去年7月上任至今,公司基金管理規模由去年二季度末的12.56億元,增至今年二季度末的185.78億元,一年的時間規模增加超過170億元。過去一年里,公司借助與中航、首鋼股東資源的戰略協同,在公募REITs與權益產品方面與招商銀行進行戰略合作。據知情人士透露,中航基金目前注重投研及主動管理能力,形成了“以價值判斷為根本、以靈活組合為手段”的投資風格,并著力打造軍工領域的特色權益產品。
此外,恒越基金現任總經理黃小堅自去年8月上任以來,基金管理規模由去年二季度末的2.35億元,增至今年二季度末的111.96億元,一年時間規模增加超100億元。另有東海基金嚴曉珺等總經理的上任也讓公司規模出現明顯增長。(記者 孫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