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加強金融機構外匯流動性管理,央行發布公告稱,自2021年6月15日起,上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將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現行的5%提高到7%。對此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央行此番重拳出擊意在收緊國內美元流動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但同時也有聲音認為,央行借此打破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的態度引導大于實際可能產生的影響,從長期來看,投資者也無需過分擔心投資市場因此遭遇變盤。
時隔14年,央行再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
外匯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按照規定將其吸收外匯存款的一定比例交存中國人民銀行的存款,可以理解為是中央調控外匯市場的一種價格型工具。從2021年6月15日開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上調至7%,這就意味著每產生100美元的外匯存款,銀行需留出7美元上交央行,其余部分才能用作外幣投資賺取息差。
那么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和人民幣匯率之間又是如何發生聯系的呢?外匯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后,為了應對更多的外匯存款準備金需求,銀行短期內對外匯的需求增多而供應減少,在這一過程中人民幣和外匯的供求關系的改變,決定人民幣升值壓力在這個過程中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歷史上央行三次上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就都是在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加大的時期。而央行最近一次上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還是在2007年,由4%上調至5%,此后一直維持不變。
然而,近期人民幣匯率上漲勢頭實在過于強勁。從去年5月開始,人民兌美元就一路突飛猛進:由當時的7.16漲至目前的6.36,一年時間上漲8000BP,升值幅度高達11%。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數據顯示,2021年5月31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調升176個基點,報6.3682,續創2018年5月以來新高。有專家指出,近一年來人民幣單邊升值“超速”,一方面與美聯儲開啟超寬松貨幣模式,且前期美元指數持續下行有關,另一方面也是全球疫情下,中國經濟強勁復蘇的刺激影響。
但不論是人民幣單邊快速升值還是貶值,其實都將嚴重影響國內經濟的穩定性。在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水漲船高的影響下,不可避免有大筆海外投機資金涌入國內,從而形成一定的通脹,當人民幣匯率被炒作到一定高度,這大筆外匯資金又將尋機外逃,屆時對于國內整個金融市場甚至是經濟市場而言都將是不小的打擊。因而14年后央行重啟外匯存款準備金率這一宏觀調控利器,還一次性就上調2個百分點,著實表明了央行此番打破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的態度之堅決。
人民幣升值預期“遇冷”
投資市場行情或短期波動
據悉,2021年以來,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明顯增加,4月末外匯存款余額約為1萬億美元,外匯流動性寬松。而此次央行將外匯存款準備金率上調2個百分點,可凍結約200億美元外匯流動性,按道理來說是有助于收緊境內市場外匯流動性,縮小境內本外幣利差,抑制即期和遠期結匯,促進境內外匯市場平衡。但也有專家分析認為,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單日交易量在300-400億美元的體量,200億美元外匯流動性凍結的規模有限,因而央行打壓匯率升值預期的態度意義更大,實際影響較小。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央行上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必然打消市場認為央行引導升值的預期,避免市場人民幣升值預期自我強化加速。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股債雙牛的行情,無疑是借了之前人民幣匯率持續走高的東風,而此次央行上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給人民幣升值降溫的舉措,勢在擠掉升值過程中的投機“水分”。不過從離岸人民幣匯率的走勢來看,雖然反應迅速但并未發生大幅逆轉而是短線走弱。因而有業內人士提醒,央行“重拳”之下短期內股債市場可能受匯率影響面臨波動,但是從中長期來看,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的大趨勢不變,因此當階段調整過去,投資市場的長期走向還是會跟隨整體經濟狀況的發展恢復原有趨勢。(李媛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