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3月份的物價數據。引人關注的是,3月份PPI(生產價格指數)同比上漲4.4%,環比上漲1.6%,同比和環比漲幅均達到2017年至2018年以來的高值。原油、鐵礦石、鋼鐵、銅、鋁等原材料價格均大幅上漲。無獨有偶,國內近期召開的高層會議也提到要保持物價基本穩定,關注大宗商品價格走勢。
4月12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銀河期貨首席策略分析師沈恩賢表示:“在全球流動性泛濫的推動下,3月份價格上漲過快的主要為黑色系、銅和農產品,以及部分化工品,如PVC和玻璃等。目前,原油、鐵礦石、銅等品類價格已有所回調。”
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必然會對產業鏈上的企業產生影響,“PPI上漲和大宗商品價格漲價會向產業鏈下游傳導,影響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在出廠價格不變的情況下,下游制造廠商利潤就會受擠壓,但企業可以利用套期保值(簡稱‘套保’)工具進行化解。”有不愿具名的期貨行業資深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大宗商品期貨價格普漲
今年以來,雖然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均出現較大幅度上漲,但在全部期貨品種中,處于相對高位的品種主要為黑色系、有色金屬銅、鋁以及農產品等。
以原油期貨為例,今年初WTI原油價格約為每桶48美元,3月份中旬最高上漲至每桶66美元,后來有所回落,4月份WTI原油價格在每桶58美元左右震蕩。
隨著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上行,帶動了國內石油相關行業價格漲幅擴大。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3月份,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價格環比上漲9.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價格環比上漲5.7%,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價格環比上漲5.3%,主要工業行業漲幅居前,這直接導致了PPI的上漲。
沈恩賢表示:“去年的新冠疫情讓PPI低于往年,而判斷當前的PPI走勢要考慮到這一特殊情況。以油價為例,當前原油價格看似連月大漲,實則也不過是回到了疫情前水平而已。對于油價上漲原因,與美國拜登政府1.9萬億美元紓困法案助推了全球通脹預期,以及疫情后期對經濟復蘇的預期相關。”
銅廣泛應用于電池、電線、電機等工業領域。截至4月12日,國內銅價已達65690元/噸,與2011年時期的價格基本相當。這推動3月份國內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環比上漲4.5%。同時,受進口鐵礦石價格上漲、國內工業生產和投資需求上升等因素影響,3月份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環比上漲4.7%。
在鋼材方面,中鋼協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以來鋼價屢創新高。3月末,螺紋鋼、中厚板價格較1月初分別每噸上漲超過500元和800元。從3月中旬開始,鋼材社會庫存加速下降,其中螺紋鋼為減量最大的品種。而在農產品方面,僅以豆粕為例,該品種價格也已經接近2014年的價格高點。
對于有色金屬、鋼材、農產品等價格大漲的原因,上述不愿具名的期貨行業資深人士表示,“銅、鋁等商品價格上漲,甚至創出幾年來新高,與美聯儲實行量化寬松政策直接相關,全球流動性泛濫必然會助推能源、工業原材料、農產品等價格上漲。而對于鋼材等黑色系期貨品種的價格上漲,則與鐵礦石價格上行,國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大,鋼鐵行業前幾年去產能成果顯現,以及碳中和目標提出等綜合因素相關。”
原材料漲價向下游傳導
大宗商品“漲”聲一片已引起各方關注。4月8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第五十次會議,提出“要保持物價基本穩定,特別是關注大宗商品價格走勢”。
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全球經濟,物價走勢客觀上會受到外部因素影響。全球流動性寬裕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可能通過貿易、金融等渠道向國內傳導,但這種傳導影響總體上是有限的、可控的。”
不過,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已開始影響家電、汽車等行業。以家電行業為例,有家電企業負責人指出,家電原材料成本占比超過六成,對銅、鋁、鋼材、塑料等大宗原材料的需求量大。從去年年底到今年一季度,已有多家家電企業宣布漲價。再看汽車行業,河北新歐汽車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姜明軍表示:“鋼帶、原膠、PVC等主要原材料價格較去年同期平均上漲了20%-30%,生產成本壓力加大。”
對于大宗商品價格未來走勢,光大期貨研究所宏觀分析師謝鈺表示,PPI方面,上游原材料價格的漲幅已顯著放緩,供給缺口有所緩解,美元也在階段性走強。“后續需重點關注原油供應以及鋼材市場的供需平衡狀態的改善程度,指標上需要跟蹤美元指數和主要經濟體M2走勢。”沈恩賢分析稱:“就目前看,美國繼紓困計劃之后,2萬億美元大規?;ǚ桨敢矊⑦M一步釋放流動性,短期內或將進一步推高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但不會長期推高這一價格。”(編輯 白寶玉 策劃 吳珊 本報記者 姚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