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港股信托第一股”山東國信發布2020年年報,經營收入增速明顯,凈利潤卻再次下滑。年報顯示,去年山東國信經營收入同比增加22.20%至23.06億元,凈利潤則下降5.42%到6.28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上半年山東國信凈利潤大幅增長。據悉,2020年上半年,山東國信實現凈利潤5.14億元,同比增幅超50%。以此來算,下半年山東國信的凈利潤僅約1億元。
上市三年來,山東國信深受業績“增收不增利”的困擾。山東國信于2017年年底上市,經營收入逐漸攀升,從2017年的16億元升至2020年的23億元;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凈利潤的一路滑坡,已從將近9億元降至6億元。
凈利潤逐年下滑
金融資產減值損失大增50%
作為首家也是唯一一家登陸港股的上市信托公司,山東國信卻不被境外投資者看好。截至4月9日收盤,山東國信的股價為每股0.7港元,淪為“仙股”。這與彼時上市發售價每股4.56港元已相距甚遠。
公開資料顯示,山東國信注冊資本為46.59億元,為地方國企控股的信托公司??毓晒蓶|為合計持股52.96%的魯信集團,實際控制人為山東省財政廳。
從2020年的經營收入與凈利潤指標來看,山東國信處于行業中等偏上的水平。但放眼至更長時間來看,山東國信上市后的經營收入與凈利潤的差距正呈現出逐年拉大的失衡趨勢。
《證券日報》記者據歷年年報統計發現,2017年至2020年,山東國信的經營收入分別為16.48億元、16.95億元、18.87億元、23.06億元,對應的每年凈利潤分別為8.94億元、8.72億元、6.64億元、6.28億元??梢郧宄乜闯?,山東國信該兩項經營指標差距已由不足8億元擴大至接近17億元。
這組數據也反映出,信托行業轉型下,以山東國信為代表的部分信托公司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據中國信托業協會公布的數據,2020年信托行業營業收入微增,凈利潤增速則連續兩年為負,2019年同比下降0.65%,2020年同比下降19.79%。
復旦大學信托研究中心主任殷醒民表示,利潤總額的下降與信托公司加大資產減值損失計提力度有關,順應監管導向,主動控制增速,反映了行業正從注重規模向注重發展質量轉變。
金融資產減值損失大幅增加是山東國信全年凈利潤減少的重要原因。年報顯示,山東國信的金融資產減值損失由2019年的0.69億元上升54%至2020年的1.06億元。
固有業務“反客為主”
全年增速超過50%
記者發現,去年山東國信的業務結構出現重大變化:固有業務收入首次反超主營信托業務收入,占據主導地位。相關年報顯示,2020年山東國信的固有業務收入為15.19億元,相較于2019年增加56.44%,占總收入的56.81%;信托業務收入同比微增至11.55億元,占比43.19%。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不是個結構健康的信號。我國信托業的制度定位逐漸明確,做專業受托人、主營信托業務的金融機構。信托業務向來是信托公司的主營業務,主要由信托項目手續費及傭金收入構成,是衡量信托公司業務實力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標。
中國信托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四季度末,68家信托公司的信托業務收入為864.48億元,同比增長3.68%。信托業務收入在經營收入中的占比為70.39%,比2019年四季度末的69.48%有小幅提高。比較而言,山東國信信托業務收入43.19%的比例仍顯單薄。
不過,從主動管理業務方面而言,山東國信成果突出。2020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山東國信主動管理型信托資產規模為1013.6億元,占管理全部信托資產規模的43.6%;管理的主動管理型信托產生的收入為4.62億元,占信托業務總收入的80.9%。
在信托業轉型的大背景下,主動管理業務成為核心競爭力。普益標準研究員王晨宇對本報記者表示,與被動管理業務不同,主動管理類業務的特點主要體現在管理者對于資管產品的主動管理程度更高,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做好產品的投資研究,需要制定詳細的投資管理策略,充分熟悉底層資產,同時準確把握外部經濟政治環境變化。
對于信托公司如何開展主動管理業務,用益信托研究員帥國讓對記者表示,其一,信托公司需要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強化投研體系建設,培養專業人才;其二,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進行產品研發;其三,充分發揮信托制度的優勢,增強創新能力,加大資產證券化業務、家族信托業務、養老信托業務等布局;其四,強化風險管理,合法合規經營,更加充分的盡職履責。(本報記者 邢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