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海關總署官網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5.44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32.2%。其中,出口3.06萬億元,增長50.1%;進口2.38萬億元,增長14.5%;貿易順差6758.6億元,去年同期為逆差433億元。
前2個月外貿實現“開門紅”,為全年開了一個好頭。究其原因,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首先得益于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積極成效,率先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利好仍在繼續釋放著紅利,特別是在海外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產能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我國憑借著疫情防控的高效與齊全完整的產業體系,很好地承接了來自全球各地的生產訂單,彌補了海外產能的缺口,進而助力我國出口的持續上揚。同時,今年的就地過年倡議使很多外貿企業春節期間仍維持生產,以往可能要年后才能交付的訂單,今年都實現了正常交付,再疊加去年的低基數效應,“開門紅”便在情理之中。綜合來看,這充分彰顯出我國經濟強大的韌性與綜合競爭力,在世界經濟復蘇過程中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國在全球貿易格局之中的地位進一步鞏固,展現出擔當負責的大國形象。
“前2個月進出口數據表現亮眼,延續去年下半年復蘇向好的態勢。”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是受低基數影響,另一方面反映出中國經濟復蘇向好和世界經濟聯系更加緊密,正在由之前的防疫物資進出口轉向正常的貿易,即外需市場正在恢復。如機電產品出口同比增長54.1%,甚至超過口罩在內的紡織品出口增速(50.2%)。此外,一般貿易進出口恢復向好,貿易結構呈現優化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海關統計顯示,前2個月,我國對東盟、歐盟、美國、日本分別進出口7862億元、7790.4億元、7163.7億元和3492.3億元,分別增長32.9%、39.8%、69.6%和27.4%,我國與上述經濟體經貿往來更加緊密。同期,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合計1.62萬億元,增長23.9%。
付一夫認為,對于外貿來說,每年的前2個月理應是淡季,然而今年卻呈現出淡季不淡的景象,進一步延續了去年6月份以來的良好局面,其中我國對東盟、歐盟、美國、日本等主要貿易伙伴的進出口都實現了可觀的增長幅度,特別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繼續保持著快速發展的勢頭,這既推動了我國對外貿易的多元化發展,又能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更加積極地融入我國主導的國際分工體系之中,通過多方面的合作來分享我國經濟的發展紅利。
展望后市,劉向東認為,我國外貿進出口隨著外需復蘇仍會延續較快的復蘇態勢,但考慮到基數問題影響,外貿進出口增速可能趨于平緩。同時,考慮到外需仍有較大的不確定性,特別是部分國家逐步恢復生產將會擠占我國一定的出口市場,為此仍需要進一步優化外貿結構,實施外貿強國戰略,包括優進優出、貿易產業融合以及跨境電商等行動計劃,以便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
在付一夫看來,打鐵還需自身硬,未來穩外貿需從兩方面發力:一方面,要從推動外貿更高質量發展上著手,著力優化貿易結構,包括順應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制造快速發展的大勢,大力落實外貿優進優出戰略、流通升級戰略、國內外市場一體化戰略,加快發展外貿綜合服務企業、跨境電商、海外倉、市場采購模式等新型貿易業態,提高傳統貿易效率,促進貿易的便利化,并通過政策引導、財稅支持、創新補貼等措施進行大力扶植,鼓勵企業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
另一方面,應進一步發揮自貿區的作用和優勢,賦予自貿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推動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等對外開放平臺的建設等,特別是應繼續挖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與中國有自貿協定的伙伴國家市場以及疫情不太嚴重的國家市場,拓展新的外貿增長點,并繼續推動自貿區制度創新上的探索與嘗試,營造一個國際化、法治化且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本報記者 蘇詩鈺 見習記者 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