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大盤震蕩上行,但保險股卻一再“深蹲”。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今年以來截至2月9日收盤,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這5只保險股平均跌幅達10%。
從影響保險股近期走勢的熱點事件來看,2020年業績或不及預期、“踩雷”房企債務危機等對保險股短期形成壓制。不過,從長期來看,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春節后保險股有望走出反彈行情。近期,已有多家券商唱多A股保險股,險企資管人士也看好保險股的長期走勢。
保險股基本面持續向好
年內股價卻“跌跌不休”
縱觀近幾年保險股走勢,凈利增速是影響保險股走勢的最關鍵因素。例如,2019年受益于稅收優惠政策及投資收益向好,A股五大保險股凈利大增,有4只保險股漲超30%。2020年,受疫情拖累、利率走低、“踩雷”信保業務等負面事件影響,保險業利潤增速放緩,保險股走勢持續低迷,并延續至今年2月初。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20年,新華保險、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人保分別上漲18%、10.1%、1.8%、1.5%、-13.4%。今年以來,截至2月9日收盤,新華保險、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漲幅分別為-17.5%、-13.5%、-10.2%、
-9.7%、0.2%,平均漲幅為-10.1%。
實際上,去年保險業利潤增速并不低,今年保費增長勢頭良好,為何保險股走勢卻讓股民失望?據記者了解,保險股今年以來走勢低迷,一方面與個別險企近期“踩雷”房企債務危機有關,另一方也與市場對險企今年業績增速持觀望態度不無關系。
《證券日報》記者近期獲得的一份權威數據顯示,2020年,保險公司預計利潤總額3432億元,同比增長9.52%,在疫情沖擊下,這一增速已屬難得。其中,人身險公司預計利潤達2772億元,增長15.68%,產險公司預計利潤70.09億元,下降88.96%。此外,再保險公司與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預計利潤增長均超過30%。
對照上市險企2020年業績,中國平安2020年實現凈利潤1431億元,同比下降4.2%。其他幾家上市險企暫未發布去年年報,不過按上述人身險公司的平均利潤增速預測,主打人身險業務的中國人壽及新華保險,以及人身險業務占比較高的中國太保業績增速不會太低;中國人保雖然產險業務占比很高,但歷年來成本控制得較好,承保利潤率高于其他中小險企,因此去年業績也值得期待。
不過,近期一些風險事件對保險股形成壓制。例如,近期某頭部上市險企因“踩雷”華夏幸福債務一事受到市場關注。該險企表示,目前對華夏幸福股權投資180億元,表內債權投資360億元,風險敞口合計540億元。“但是風險敞口不代表實際損失,我們一貫以來偏好穩健謹慎的態度,會根據進程做好提取撥備的準備。如果未來有進展,一定會及時通報。”
此外,金融地產股是上市險企重倉股,但近兩年受政策、利率環境等諸多因素影響,金融地產股走勢低迷,隨著利率走低、地產行業持續受到強監管,市場對險企投資端的部分擔憂也體現在近期的股價表現上。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三季度末,險資持股市值最高的10家A股公司分別為浦發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長江電力、工商銀行、農業銀行、金地集團、華夏銀行、華夏幸福、保利地產,險資合計持股市值達2722億元,占險資所有持股市值的60%。不難看出,前十大重倉股中,9只為銀行地產股。去年以來,銀行地產股走勢并不給力,部分地產股甚至爆出債務危機,這一趨勢延續至今年1月份,對保險股形成打壓。
2021年保險股
有望走出反彈行情
不過,隨著今年國內新冠疫苗的陸續接種,保險業在保費端有望加速復蘇,權益市場的向好走勢也能提升投資端收益,尤其是今年以來銀行地產股拉升,有望推動保險股春節后走出反彈行情。
目前各上市險企暫未披露1月份保費數據,但多家券商研究員調研發現,今年一季度上市險企保費增速有望實現“開門紅”。萬聯證券指出,2021年上市險企“開門紅”期間(歷年一季度或1月份)銷售火爆,預收保費情況大好,業績提升已成定局。平安證券也認為,長端利率回升,2021年“開門紅”確定性改善。
天風證券認為,銀行板塊超額收益行情仍將延續,2021年銀行讓利和盈利目標迎來再平衡,銀行賬面利潤有望逐季修復,信貸成本釋放有望帶來業績彈性。
就險資重倉的地產板塊,銀河證券指出,1月份市場銷售在低基數下表現強勁,市場供需仍較旺,當前行業估值處于歷史低位,公募基金配置比例持續走低,房地產長效機制逐步成形,利于板塊價值重估。
新時代證券指出,人身險業務方面,行業逐步進入常態發展,人力及銷售策略回歸公司正常節奏。財產險業務方面,隨著生產、生活的逐步恢復,預計保費增速將逐步回升;但車險綜合費改將對車險保費規模帶來沖擊。十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企穩,壓制板塊估值的重要因素短期內相對弱化,板塊具備長期配置價值。
愛心人壽資管部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20年保險公司新業務價值增長普遍放緩,保險股的股價走勢符合險企的實際經營情況。但隨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及保險理念的普及,國內保險業依然有較大發展空間,長期看好險企的投資價值。(本報記者 蘇向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