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熱愛文化的收藏家,
更是豁達深沉的文化使者。
從古董收藏家到創辦博物館,
從現身訪談節目到走進短視頻平臺,
他不斷沖破技術桎梏,踩在時代浪尖傳播文化,
在時代變遷中創新傳承,在生命歷程中探索人生哲學。
時代有我,君品相傳。由鳳凰網出品,貴州習酒聯合打造的訪談節目《君品談》第四季,本期對話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講述他的文化傳承之路。
馬未都創辦觀復博物館
“萬物并作 吾以觀復”
馬未都喜歡收藏。
上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民間古玩開始復蘇。那時還是編輯的他,也出于喜歡這些老物件的本能,走上了文物收藏這條路。90年代后期,古董市場大熱,馬未都的收藏已具規模,陶瓷、古家具、玉器、文玩等藏品已有一千多件。
1996年,馬未都創辦了觀復博物館,這是中國第一家獲政府批準的私人博物館,館內收藏中國古代藝術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屬器等。自此,大批民眾得以走近中國傳統文化、領略古物之美。
馬未都(左)、吳小莉(右)與花肥肥銅雕像合影
自古文人愛貓。2003年,非典時期,馬未都收養了一只流浪貓,叫花肥肥?;ǚ史蕘淼哪翘?馬未都在辦公室寫文章,它就安靜地趴在桌子上看他寫作。從這一刻起,花肥肥走入了觀復博物館,用馬未都的話說,“觀復貓的出現是個宿命”?;ǚ史孰x開時,馬未都還給它寫了一篇禱文,找人做了十二只它的銅雕像,放置在館內各處。
二十多年來,本著“以領養替代購買,讓生命不再流浪”的理念,馬未都在他的觀復博物館里養了一群流浪貓,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觀復貓。在他的創意下,“觀復貓”品牌創立,觀復博物館擁有了更年輕化的傳播方式,“我希望大家都很親切地去逛博物館”。
馬未都堅持傳播文化
“我是一個很愛說話的人”
馬未都喜歡文化,也愿意分享文化。進入互聯網時代,馬未都開始現身在《鏘鏘三人行》《圓桌派》等談話類節目。創辦博物館同年,他還創辦了自己的脫口秀節目《觀復嘟嘟》,以“文化雜家”的身份,以獨一無二的“馬氏”語言方式,笑談歷史事件與社會熱點。
馬未都是一個愛說話的人,“我能夠長時間對著一個地方說話”。他提到,錄制《觀復嘟嘟》的時候,曾一個人對著鏡頭說了六小時,連續錄制六集。
馬未都(左)向吳小莉(右)講述傳播文化初衷
創博物館、參加訪談節目……馬未都一直堅持文化輸出,用他的話說,“物以知為貴,我們趕上一個特別好的時代”。
進入自媒體時代,馬未都也開始尋找文玩行業的時代生命力。2018年,抖音平臺成為他再次出發的起點。他講唐詩、聊古畫、談文學、和武器大師方錦龍聊音樂、分享書單。他會玩梗,愛自黑,將傳統文化融入短視頻創作中。
“我覺得我們需要把自己的理念告訴更多的人……中國文人自古以來都會端著架子,好在我老給自個定成我不算啥文人,我算半個文人,我認為我就是一個愛說話的人”。
馬未都撰寫《背景》
“他們每個人幫助我理解人生”
隨著時間的沉淀,馬未都越來越豁達。
年輕時,馬未都也曾鋒芒畢露,“不喜歡打架,但是不會讓人欺負……一定會報復的”。如今,花甲之年的他,逐漸擁有了鈍感力,“年輕的時候糾結很正常,60以后對這些(爭執的)事(看得)越來越淡”。
作為公眾人物,他也曾被謠言攻擊。對此,他坦然說道,一個人成功有兩關要過,“謠言關”和“潑污水”,“全世界的拳擊冠軍都是挨打的能力超過打人的能力”。
馬未都談寫書初衷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在馬未都看來,所有的事物,不管是人、動物還是植物,都在成長和變化,這是不可逆反的規律。面對衰老,他坦然面對,“社會一定是在進步的,被社會淘汰其實是正常的”,他選擇順勢而為,深刻理解生命的變遷。
“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扮演著過客,但這過客并非毫無意義,而是為未來的路埋下伏筆”。最近,馬未都在寫《背影》第三冊,這次,他想寫100位身份不同、成就不同、生活狀態不同的普通人。100個人的百年,構成中國100年來的畫卷。
習酒用匠人精神,釀造君子品質
貴州習酒《君品談》欄目以傳播“君品文化”為宗旨,展現當下君子的傳承精神與創新姿態,傳遞社會責任感。讓新時代的君品精神如習酒人的堅韌品質一般,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