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苦出身的他,
從未忘記自己肩負的責任。
他身著白襯衫、黑布鞋,
奔走在市場一線,
披荊斬棘,克服萬難。
憑借著事業的使命感,職業的責任心,
譜寫了屬于這個時代的精神之歌。
時代有我,君品相傳。由鳳凰網出品,貴州習酒聯合打造的訪談節目《君品談》第三季節目,本期對話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后,聆聽他的奮斗故事。
貧苦出身 堅持節儉
“(最初是)為了家人過得更好一點”
1945年,宗慶后出生在一個貧困家庭,從小在杭州長大,家中兄妹五人中宗慶后排行老大。一家七口人全靠母親當小學老師的工資養活。“那時候我們在食堂吃的是老菜葉子米糊。而且當時吃了上頓沒下頓”。
因為家庭比較清貧,宗慶后初中畢業后沒有再讀高中,也因此放棄了接手廣播室的機會。“所以我想當時也發憤圖強,我一定要想父母能夠享受的比較好的生活。所以像我們民營企業家也是一樣的,開始的時候,是為了自己的家人生活過得更好一點在拼命”。
宗慶后(右)向吳小莉(左)講述當年故事
16歲的他告別校園,踏入社會掙錢,幫母親分憂解難。他修過車、賣過爆米花、發過傳單、給人看過門……1987年,宗慶后正式創辦娃哈哈集團,并且憑借娃哈哈集團,他分別于2010、2012、2013年三次登頂中國內地首富。
如今77歲的他,生活上依然一切從簡,每年生活開銷不超過5萬元,作為改革開放以來第一代浙商,宗慶后對貧困有著切膚之痛,節儉早已成為融入骨子里的習慣。
從一線觀察到緊跟時代
“要不斷創新,不斷更新”
娃哈哈成立后,憑借著對一線巿場的近距離探索和觀察,宗慶后摸索出獨特的營銷方式,因此他也被稱為“營銷大王”。
1988年,憑借著一線觀察經驗,哇哈哈研制出了娃哈哈兒童口服液,以精準的市場定位抓住了兒童營養液市場,從而掘到了市場第一桶金。
宗慶后談及“聯銷體”制度
一線的觀察不僅讓他精準找到市場,還使他開始推行“聯銷體”制度。當時,市場上大部分商業形態都是先發貨、后結賬,這樣的情況造成了很多壞賬、三角債務等問題。
為了預防壞賬等問題,宗慶后要求經銷商每月進貨前必須結清貨款。這一制度不僅保證了企業的現金流,也為娃哈哈龐大的營銷網絡奠定了基礎,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出現,精準把握消費者的真正需求,成為了企業的一個挑戰。談到企業會不會衰老,宗慶后說,“要不斷創新,不斷地去更新。所以現在我們也在鼓勵年輕人在上進,一代接一代。”
以人為本,立字生焉
“企業家要履行社會責任”
三十五年間,由宗慶后創辦娃哈哈集團已從14萬元借款起家,發展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飲料企業之一。“凝聚小家、發展大家、報效國家”是娃哈哈的家文化,很多娃哈哈員工把宗慶后描述為“大家長”。
之所以選擇“大家長”式的管理方式,一方面是為了“不要內斗要和諧,大家愉快地工作”,另一方面“大家長”式也意味著家庭式,要關心員工。在員工眼中,宗慶后少了傳統“大家長”的嚴厲專制,多了幾分柔情細膩。
宗慶后在辦公室介紹企業文化
以人為本,立字生焉。作為企業家,宗慶后一直堅信要“履行社會責任,推動社會進步,實現共同富裕”。2021年,宗慶后帶隊到溫州文成縣考察調研,經過一年緊鑼密鼓地建設,一座食品飲料業的“未來工廠”拔地而起。
這高效運轉的背后,既是娃哈哈響應浙江省山區26縣高質量發展的號召,通過產業賦能助力共同富裕的實際行動,也是娃哈哈自身加快高質量發展、打造智造升級樣本的新舉措。
君子的生財之道是以人為本,立字生焉。42歲白手起家的他,三次問鼎中國首富。從清貧中走出,他仍在一線奮斗,希望“讓大家都能夠共同富裕起來”。
習酒用匠人精神,釀造君子品質
心中有光,便不懼路長。貴州習酒《君品談》欄目自覺肩負起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弘揚“君品文化”,在新時代中探尋君子之道,傳承君品精神,與習酒一同在奔流向前的歷史中刻畫當代君子形象,聆聽君品精神背后的奮斗故事。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