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道是非常復雜的系統,被稱為是人體的第二個大腦,具有消化、吸收、排毒、免疫、抵御疾病等多種重要功能,對我們的健康至關重要。為提醒人們注意身體發出的警示,世界腸道健康組織(WGO)將每年的5月29日確立為“世界腸道健康日”。
今年5月29日,關于腸癌的兩個話題詞——“一家10口7人確診腸癌”、“女子便血1年被確診腸癌”沖上熱搜前五。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結直腸外科王錫山教授表示,在他接診的腸癌患者中,最小的患者年齡只有2歲,最大的患者年齡有107歲。診治過一個有家族遺傳史的典型案例,1家10位家庭成員,有7位得了腸癌,可見,腸癌的家族史要特別重視。定期篩查非常有必要。
盡管腸癌不是傳染病,但它卻有著5%的遺傳概率。2022年國家癌癥中心最新數據顯示,結直腸癌已經超過胃癌,成為中國第二大高發癌癥,也是中國增長速度最快的癌癥,平均每一分鐘就有一人確診腸癌,每兩分鐘就有一人死于結直腸癌,約83%的患者首次確診時已是中晚期。癌癥都是拖出來的,談癌色變造成很多人對癌癥的診治存在誤區,80%以上的腸癌患者在初期被誤診為痔瘡,還有人相信偏方能治療結直腸癌,最終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
(王錫山教授科普腸癌預防及案例分析)
腸癌雖然是第二大癌癥,但只要科學檢查做好早篩預防,就可以早期預防。中國抗癌協會表示,以下三類人群要做好腸癌早篩,一是一般人群,40歲以上要進行檢查;二是高危人群,家屬中有腸癌病人或癌癥病史等等;三是遺傳人群如林奇綜合征,尤其是腸息肉病史,大部分人體檢都沒有檢查腸道,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息肉,結直腸癌發現越早治愈率越高,早期原位癌手術治愈率可達90%以上,如果在癌前病變發現,腸鏡微創手術就基本可以治愈,徹底預防癌癥的發生。
在浙江工業大學就有這樣一支致力于腸癌早篩檢測研究的團隊,他們將團隊命名為“常心安”,就是希望能夠運用科技手段實現更方便、更精準、更親民的腸癌早篩檢測,將腸癌扼殺在“搖籃”里。
“常心安”團隊成立于2018年,團隊成員大多來自浙江工業大學藥學院,2018年入學兩個月后,在學校組織的創新創業課程中參與市場調研了解到腸癌早篩行業的現狀。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以志愿者的身份參與了第四屆“西湖對弈”——癌癥早期篩查與防治跨界高峰論壇,首次接觸到糞便DNA甲基化檢測,同年11月,國內上市了第一個糞便DNA甲基化檢測試劑盒——康立明長安心腸癌早篩檢測試劑盒,然而2000元左右的標價讓許多人望而卻步,同時產品的實際使用效果也在網上備受質疑。腸癌急劇增長的病發率和早篩行業的難以推廣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讓這群立志為人類健康做出貢獻的青年們意識到,國家和人民亟需一種更方便、更高效、更高頻的腸癌檢測手段,就此開啟了他們的腸癌檢測研發之路。
(常心安團隊合照)
青年有志·調研走訪踐初心
2018年11月初,團隊成員走進浙江省內現有的基因檢測公司,前往浙江洛兮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等進行實地調研,了解目前行業現狀,以及基因檢測手段的最大難點等問題,同時,他們也在位于湖州安吉縣的浙江東方基因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了解學習了現代醫療器械相關情況。
調研結果表明,基因檢測是當下研究的熱點,但從糞便中識別腸道異常腫瘤信號,如同“大海撈針”。從人體糞便上億個基因片段中捕獲到目標基因,并把目標基因提純出來,然后再進行檢測,技術難度非常大,要想突破技術難關,找到最優的基因設計引物和探針成為關鍵的突破點。
青年有為·焚膏繼晷聞佳音
有了明確思路和目標之后,“常心安”團隊干勁更足了,以實驗室為家,廢寢忘食,1000多個夜以繼日的堅守,失敗―總結―再失敗―再總結。終于在查詢大量文獻以及請教老師后,團隊取得一系列相關研究成果。本科生發表SCI高水平論文5篇,受理發明專利9項、外觀設計專利1項,國家級創新創業項目立項兩項、省新苗立項兩項。更令人欣喜的是,團隊歷經3年,300多篇高水平文獻檢索總結、千余次各項指標測驗,終于針對SDC2和BMP3聯合檢測技術自主設計研發出5種探針和5對引物,經第三方檢測驗證,產品靈敏度、特異度全國最高,為后續生產成型檢測試劑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團隊請教老師技術瓶頸問題)
青年有識·合作閉環保民生
在國家、政府、學校、企業等多方支持下,團隊已籌集到140萬元的啟動資金,將用于實驗室建設、技術研發、市場開拓等。目前團隊已與長三角綠色制藥協同創新中心國家級產業園合作生產引物和探針,為洛兮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核心服務,由洛兮進行完整試劑盒的生產和后續服務推廣。經合作醫院反饋,試劑盒實際試用性能良好,可實現無干擾、精準檢測,具有推廣優勢。
青年有德·公益宣講做先鋒
“常心安”團隊還積極參與健康宣講,充分發揮團隊中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積極傳播呵護健康、建設健康中國理念。3年來,團隊成員在8所學校、3所敬老院和32個街道社區開展腸癌預防公益宣講,還同醫院、志愿者組織等合作開展其他方面的內容宣講,為建設健康中國、呵護每一個家庭的健康貢獻力量。
在王錫山教授科普講座的最后,他講到,“現在家庭條件都好了,都有車,每年都去維修車檢,花五六千覺得值,等到體檢的時候一千多塊錢就覺得這貴,就覺得給自己看病不值得,給車看病值得,這種觀念應該改一改。”其實腸癌并不可怕,早發現早治愈才是最重要的。
雖然他們現在所做的可能只是健康中國建設的一小步,但是正如這不起眼的引物一樣,小小的身軀卻蘊藏著大大的潛力。“作始也簡,將畢也鉅”,在腸癌早篩的道路上,浙江工業大學學子將始終不忘厚德健行,以德為先,一心為民,致力于讓每一個家庭都遠離腸癌,為人民帶來更大福音! (作者:趙鵬程)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