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大部分植物是喜陽的,有些植物光照越充足長勢越好,光照不足時則會徒長、不開花,嚴重的還會死亡。但秋海棠屬植物特立獨行,它一般生長在樹蔭下面,且形態豐富。
近日,深圳市仙湖植物園與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等合作,繪制了秋海棠屬植物高質量參考基因組,揭示了秋海棠屬植物多樣性演化和耐陰適應性相關機制,為秋海棠屬植物后基因組學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新植物學家》。
4月15日,國庫云課堂——《背陽而生的秋海棠,竟可賞花賞葉賞秋實》主題活動直播,線上的觀眾跟隨一群孩子的視野,一起走進仙湖植物園,跟隨深圳市仙湖植物園的李凌飛博士和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的陳曉麗博士一起沉浸式觀察秋海棠,從基因組等角度解密秋海棠。
種類豐富,深受各國人民喜愛
秋海棠屬是世界上物種多樣性最為豐富的類群之一,種類超過2000種。其形態各異、花葉兼賞、應用廣泛,深受各國人民喜愛,是一個令全球植物學家和園藝學家都無比興奮的類群。
秋海棠屬植物葉型與葉斑的多樣性(仙湖植物園張壽洲研究員供圖)
活動中,孩子們找到了很多種秋海棠,兩位老師從葉形、斑紋、植株類型等介紹了秋海棠的多樣性;并通過尋找雌花和雄花的互動,講解了秋海棠雌雄分辨、子房的類型。
此外,古道樹下,相思花開。秋海棠的花語是“苦戀”,又名相思花,背陰而生,藏于樹蔭之下,以含蓄之美,為“愛”苦守。這么絢麗多姿的秋海棠,花語很是令人意外呢。
基因組研究,讓秋海棠的秘密無所遁形
深圳市仙湖植物園與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等合作破解了“四個”典型代表基因組,即桑寄生狀秋海棠、鐵十字秋海棠、黑武士秋海棠、盾葉秋海棠。其中,桑寄生狀秋海棠是非洲特有的附生種類;鐵十字秋海棠采自我國廣西石灰巖地貌,葉斑非常顯著;黑武士秋海棠分布在馬來西亞,葉片近黑色,生活在雨林底層,耐陰能力極強;盾葉秋海棠采自我國海南,是目前已知最耐旱的秋海棠屬植物。此外,團隊還完成了74個全球代表性種類的淺層基因組測序,覆蓋了秋海棠屬一半以上的組,種類涵蓋亞洲、非洲和美洲等主要分布區域,對研究秋海棠屬多樣性演化非常關鍵。
李凌飛博士和陳曉麗博士從耐陰適應性、全基因組加倍事件等角度為觀眾深入淺出的講解了本次科研成果和秋海棠的用途。而且秋海棠許多種類不僅可食用,還具有藥用價值,比如廣東肇慶的涼茶“紫背天葵”、廣西靖西的“一口血秋海棠”等。在場的孩子們還品嘗了秋海棠,表示感覺酸酸的。
動手葉插,養護秋海棠“秘籍”大公開
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在場的孩子們自行選擇一個葉片,修剪后放入提前準備好的葉插容器中,并接受了后續養護條件的培訓和說明。在直播互動中,觀眾們也表示家養了秋海棠,并紛紛求養護“秘籍”。仙湖植物園的老師們也公開了養護秋海棠的關鍵。
此外,本次活動有幸偶遇了媒體圈、財經圈、科研圈最受歡迎的生物界“名嘴”尹燁博士。尹燁博士對本次秋海棠的基因組相關研究非常感興趣,也很關注秋海棠新品種的培育。據了解,雖然育種研究起步晚,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秋海棠品種相對較少,但目前報道的我國野生秋海棠高達270種左右。
尹燁博士希望通過合作,可以培育出我國新的、特色的品種,讓孩子們對植物分類學、基因組學產生興趣,也希望通過本次活動,青少年以及大眾能夠認識到生物多樣性和國家植物資源保護的重要。
“秋海棠帶來春天的希望,即使在暗處也要享受太陽的光芒。”節目的最后,尹燁博士希望我們像秋海棠一樣,即使身處逆境,也要保持樂觀、積極綻放。
*本次活動在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和深圳市科技志愿服務總隊的大力指導與支持下,由深圳國家基因庫、深圳市中國科學院仙湖植物園、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聯合主辦,特別感謝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秋海棠專業委員會。
*部分內容來源于:中國科學報
關于國庫云課堂:國庫云課堂是我國首個國家級綜合性基因庫——深圳國家基因庫傾力打造的線上課堂,致力于傳播生命科學知識,解讀基因科技奧妙。
嘉賓簡介:
尹燁,華大集團CEO,哥本哈根大學生物學博士,基因組學研究員,另外他也是媒體圈、財經圈、科研圈最受歡迎的生物界“名嘴”,致力講述大眾“聽得懂的生命科學”,是傳播生命科學的科普工作者。
陳曉麗,博士,畢業于中國農業大學,現任職于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數字化地球研究所,主要從事植物基因組學研究,及高通量測序相關產品研發工作。參與萬種植物基因組計劃,完成深圳市科創委基礎科研項目一項,參與完成國家973項目一項。
李凌飛,博士,副研究員,深圳市后備級領軍人才。現就職于仙湖植物園植物研究中心,兼任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秋海棠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等。研究方向包含:園藝植物種質資源收集與利用、植物基因組學及園藝品質形成分子生物學。代表性研究成果在《Nature Plants》、《New Phytologist》等國際主流學術刊物上發表。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