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你是招生官,面對這樣一份簡歷,你認為她有多大幾率圓夢:
“國際高中,11年級,托福110+,SAT1400出頭兒,沒有比賽或者科研成果,也沒有領導力活動,目標賓大沃頓商學院。”
相信我們多數人的猜想都一樣,標化有明顯不足,盡管還有一年時間申請,但如此緊張的時間,也沒有任何商科相關活動,目測應該無緣沃頓商學院,甚至說,申請前10都有一定難度吧。
這就是一年前的小T。
而一年以后,SAT依然1400+的她,卻超越了賓大,拿下了大藤校耶魯的錄取。
好奇小T這一年經歷了怎樣的傳奇“逆襲”、“變身”之旅,我撥通了越洋電話,與小T的顧問機構明德立人在美國加州的聯合創始人CC老師以及她的申請主顧問Nancy老師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溝通。
不僅是小T,還有去年錄取芝大的Syris和小C,前年錄取哥大的小K,今年錄取西北ISP綜合科學榮譽項目的L……
聽兩位老師娓娓道來每個學生故事之后,我不禁感嘆,機構服務也越來越內卷,在學生規劃越來越趨于同質化的當下,在美國和中國都有常駐團隊的明德立人,竟然靠著近10年時間只帶孩子做“小事”,卻把這么多孩子送入了頂級學府。
明德立人部分優秀學生錄取▽
*以下以第一人稱敘述
#01 從“0”開始打造一個藤校申請者
回望申請,小T之所以能被耶魯選中,就是在11年級的關鍵期做對了這三件事:
像很多中國孩子一樣,第一次溝通時,小T就表示想學商科,原因也很簡單,父母做生意。
恰好我本人也是賓大畢業,對沃頓商學院學生的特質很了解,通常是領導力非常強、很有目標感,甚至有些aggressive(攻擊性)的感覺。
而小T給我最深的印象是思維清晰,有自己的執著,關注社會問題,非常具有人文情懷,是一個不功利的孩子。
但那時候執著于商科family tradition的小T在10年級暑假已經自己申請了一個哥大的商科夏校,雖然我判斷她更適合社科方向,但也沒有直接勸她放棄商科,而是建議她把這次經歷當作一場體驗之旅。
三周下來,她自己也發現,商科完全不是她想象的樣子,而且這些商科的課程和項目也不能讓她興奮。
反而在我們談起閱讀寫作,環保公益,文化平等和文化多樣性這樣的議題之時,她眼神中是有光的,這也更加印證了我的判斷。
但我們沒有局限在社會科學這個方向給她推薦競賽、活動,而是建議她在自己擅長的閱讀和寫作領域深入做,不僅可以體現她的寫作能力,還通過寫作的主題體現出她所關注的話題,表達她的思想,也表達她對世界的看法。
所以我們先是建議她參加了《紐約時報》的一個暑期項目,這是專門為高中生準備的一個夏季閱讀比賽,學生要選擇一篇文章閱讀,然后找到自己很有感觸的部分寫一篇讀后感。
因為從小在匈牙利長大,小T對多民族文化背景的故事非常感興趣,所以選擇了一篇關于移民家庭的文章寫讀后感,最終獲得了亞軍的好成績。
基于此,她對自己的寫作也更加有信心,我們又繼續推薦她參加一個更高級別、被稱為“藤校試金石”的寫作比賽——約翰洛克寫作競賽(JOHN LOCKE)。在僅有10%的獲獎率的情況下,拿到了二等獎,highly recommended(強烈推薦)。
除此之外,我們還幫她策劃了很多非常具有特色的活動,比如用英語翻譯匈牙利文化書籍,成為中、美、匈三國語言的傳播者;參加了一個專為熱愛寫作的學生準備的小眾比賽NaNoWriMo,30天內完成了5萬字小說創作.....
那時,在我心里已經有了她早申學校的選擇——耶魯/杜克,“真的敢申請耶魯嗎”,第一次溝通選校的時候小T也不敢相信,“有什么不敢的,你的寫作能力,你對社會問題的關注,你的研究能力,都很符合耶魯的氣質。”
所以11年級暑假6月的前三周,她就參加了耶魯大學的YYGS夏校,雖然這個項目難度并不算非常高,但也幫她確定了耶魯才是自己的天命。
除了以上的內容之外,試錯成本極高的11年級暑假,我們同時指導她申請到了斯坦福人文營和Pioneer項目,雖然斯坦福人文營的名氣更大,但綜合考慮之后,我們還是建議她放棄。
原因就在于盡管名氣大,但斯坦福人文營的課程是固定命題的,那一年的課題圍繞的是希臘神話和哲學,這與她的研究背景完全不相關,反而pioneer項目能找到跟她背景相似的教授,而且還可以培養她深入探究的能力,最終在教授的指導下,小T完成了一篇匈牙利政治經濟環境影響下的種族歧視現狀論文。
Pioneer項目最后的教授評價中可以選擇TOP10、TOP5,表示這個孩子是教授課程表現中前幾名的學生,帶她這門課的教授不只是選擇了TOP5,還特地又加了一句批注:actually top2,毫無疑問這個推薦信在她申請中的含金量有多少。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在規劃之初,我們就達成一致,因為申請中標化考試是optional,所以我們建議她不需要因為“其他申請者都可能遞交標化”的論調而繼續與標化糾纏,放棄考試,把有限的精力用到活動準備上。事實證明,適當的放棄換來的成果是斐然的。
△明德立人對小T的整體活動規劃以及個人標簽塑造
#02 堅持10年,只帶孩子做“小事”
小T只是我們眾多學生中的一個,像她一樣,我們前年錄取哥大的美高男生小K,一直對物理感興趣。
當時他在校內AP物理課程還學習了一些量子物理的理論,對此很感興趣,我們就安排他跟導師做量子物理的理論研究,但是理論是一方面,還需要搭配實踐,這就需要利用學校周圍的資源。
但是當時學校沒有足夠的資源支持他們繼續完成項目,他就寫信找校領導幫忙,在校長的建議下,他寫了一封郵件去聯系曾經的校友,看看能否資助他們置辦量子物理實驗所需要的研究器材,最終聯系到了校友融資。
除此之外,他還在高中創建了火箭社團,與隊員們一起做火箭模型參加州內比賽,比賽要求火箭要飛到某個高度然后才能下降,結果第一年沒有入選,但是我們鼓勵他別氣餒,第二年繼續比賽,晉級了第一輪,可在第二輪預演的時候模型炸了。
那時候已經在申請季了,時間非常緊張,所以我們一邊指導他寫文書、做申請,一邊協助他尋找各種資源搶修火箭模型,就在這樣的堅持下完成了比賽,還拿到了國家級獎項。
這不是為了參加一場比賽、做一次研究,單純是因為興趣,發明創造本就是一個會耗費很多時間精力,做很多次實驗,卻不一定有結果的事情,但是可以在熱情和好奇心的驅使之下,把有限的資源最大化,甚至還會向外尋求幫助,為自己創造更多機會,創造性地實現自我的精神是遠超同齡人的。
還有錄取芝加哥大學經濟系的小C,找到我們的時候也比較晚了,之前的背景主要集中在數學和物理方向,申請當年才意識到自己對經濟/金融方向的熱情,但是毫無相關背景。
所以我們緊急安排會議溝通,先是充分利用她的數學建模能力,指導她查閱政府數據,探索疫情下中國的醫療設施方面相關資源的配備對經濟發展指數的影響和對比。
然后基于她對科技領域的關注,從法律經濟政策的角度做了一個關于人工智能科技的辯證分析,比如特斯拉撞人了,這是系統的問題,公司的問題,還是車主的問題,機器的問題,如何分擔責任,法律如何制定等;還有虛擬貨幣與金融詐騙、金融犯罪的關系;以及未來人工智能會取代多數職業,還是創造更多職業等。
所有的命題都是從她的興趣點出發,使用的手段也都是她本身擅長的建模和數據分析能力,過程中引導她花大量時間收集資料,最后進行數學建模,辯證分析。
曾經我在跟斯坦福大學招生官溝通的時候,他們就表示,很多中國學生都是很優秀的,但是打開他們的申請,可以明顯感受到他們做活動就像在打勾,像一個checklist student(清單學生),看不到他們真正的熱情和好奇心。
所以我們反對模版化規劃,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熱情和興趣,我們能做的,就是尊重他們的個性化思維,基于他們的興趣,幫助他們在學術上探索,培養他們的探究精神和克服困難的能力。
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明德每年都開設的CC老師親帶免費藤校文書營
#03 申請變化莫測,抓住社會發展的趨勢才不會錯
采訪最后,照慣例我都會問顧問對明年申請的建議,尤其面對今年的“最冷申請季”,所以我也迫不及待地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從碩士、博士到工作,在美國生活了10多年的CC老師。
對此,她提出了非常有前瞻性的三點建議,值得思考:
相比原來的單一學科,美國大學現在產生越來越多的跨學科專業,像小T錄取的就是耶魯的倫理、社會和經濟跨學科專業,JHU現在70%都是跨學科專業,西北大學的每個專業課程設置更是小而精,每個同學可以在大學四年里完成兩到三個專業,畢業就是跨學科多領域的人才。
要有全球公民意識
全球開辦分校、與不同國家的學校合作辦學也是近些年很重要的趨勢,背后的目的不只是為了讓大家跨地域選擇學校,其實更多的是展示了對全球公民意識的關注。小T的背景經歷就可以印證這一點。
所以準備申請的時候,要思考,你除了作為一個學生和青少年,是否也把自己當作一位公民?你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有什么貢獻?你看到生活的社區社會和全球社區有什么系統性問題?你是否嘗試解決過什么社會問題?
關注新興學科領域
除了跨學科,其實還有越來越多的新興學科值得關注,比如疫情引發了對公共衛生的重視,氣候惡劣引發了對環保的重視,社會內卷帶來了對精神健康的思考等等。
我們今年錄取西北的L同學,找到我們的時候是一個典型的checklist student,活動做了很多,但是沒有主線,所以我們沒有急于規劃,而是選擇跟他先聊天,溝通中我們發現他有一段特殊的實習經歷,與自然資源相關,而環境方向的專業就需要綜合學科能力,這不僅與L同學的背景完美貼合,又是非常具有社會價值的活動,更重要的,這正是他的興趣所在。
△明德立人日常開辦的內部家長沙龍
「 寫在后面的話 」
采訪后的第二天,我們剛好在北京做了一場關于選機構的線下活動,當時不少家長表示,機構同質化太嚴重,什么才是好顧問呢?而那時我腦海中不斷縈繞著一個詞——best fit。
其實就是顧問在申請規劃中能否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best fit,就像耶魯的小T,她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社科方向,參加了適合自己的寫作比賽,做了適合自己的研究項目,最終進入了適合自己的耶魯大學;西北的L,發現了適合自己的環境方向,進入了適合自己的研究型大學......
就在我們發文的前一天,明德立人的顧問又幫已經拿到西北大學offer的L同學申請到了西北ISP綜合科學榮譽項目。
這讓我想到采訪中CC老師的一段話:
“好的顧問給孩子做規劃其實就是在‘角色扮演’學生本人,把學生的人生當作自己的人生,設想自己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我的迷茫是什么,擺在我面前的選擇有哪些,我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做決策。不是把手邊的一個項目丟給學生,而是遵循學生的內心需求來決定他人生的路如何走,真正做到用心。”
毫無疑問,明德立人的顧問們做到了。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