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資管新規落地實施的第三年,也是理財業務規范化轉型的收官之年?,F在距年底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僅有不到四個月的時間,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已進入沖刺期。其實,資管新規不止意味著銀行、理財子公司及理財產品的轉型,也意味著投資者的轉型。用戶理財意愿和需求增強,財富管理市場格局重塑,P2P清退離場、資管新規等因素疊加影響下,財富管理的內涵和外延、理財產品和服務的方式都在重構。雖然市場爆發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得先機、滿足客戶需求,甚至沖擊全球頂尖財富管理機構的地位,市場參與者們到底應該采取怎樣的策略?
e代理創始人兼CEO何文迪先生作為一個資深從業者,從行業轉型趨勢出發,為我們提供了一些思路。
擁抱“凈值化”時代
2012年以來,以資金池和剛性兌付為核心大發展的銀行理財業,處于中國財富管理行業變革的核心。隨著2018年的“去杠桿”和2019年的理財亂象大整頓以及2020年的疫情推動,資管新規推動的“凈值型,組合型”產品,已經快速成為中國財富管理行業資產配置的主流產品。
對于轉型,e代理創始人兼CEO何文迪解釋,銀行也是拿儲戶的錢去做投資,但銀行不是神,不可能每一筆都能按照預期投資獲利,所以為了金融業良性發展,未來理財產品要實行風險共擔、收益共享,即“凈值化運營”。現在大多數發達國家存款利率都特別低,提高收益基本都需要靠多元化資產配置加凈值型產品,而中國存款利率和理財產品利率也是在一降再降,“凈值化運營”的理財也算是一個機會。
這類產品的出現打破了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封頂的固有模式,投資者可能到期錄得比預期收益率更高的實際收益率,這在以往的案例中絕無僅有。當然,超額收益同時預示著更高的潛在風險,投資者在追求超額收益的同時,也必須承擔由此帶來的本金損失的潛在風險。對于整個理財市場來說,此類產品的出現拓寬了理財產品梯隊建設,活躍了目前相對沉靜的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市場。當然從機會型產品往凈值化產品轉的趨勢,我們認為長期的占比應該是1:2,凈值化產品的競爭比較激烈,里面既有像OB這樣的獨家產品,也有像幻方這樣的大眾產品。
財富管理需要“走新”和“走心”
伴隨著居民財富向權益資產偏移,高凈值人士的投資需求已經從購買單一的理財產品向制定合理的資產配置解決方案轉移,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助力各大財富管理機構加速轉變,即從單一的金融產品提供方轉向多層次資產配置服務方。如此一來也對財富管理機構的專業性、合規性、持續投資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不管是商業經營模式提升上,還是對客戶的資產配置服務核心能力的建設上,都將要做到“走新”和“走心”。
何文迪表示,在過去的幾個月時間,我們積極推動與高管和客戶的密集訪談,初衷是希望近距離傾聽客戶的聲音,真正做到從客戶的視角發現和思考問題、從而推動問題的解決。只有當我們更加了解我們的客戶,才可以知道他們的需求是什么。我們針對了客戶的需求和業務的表現進行了復盤,圍繞各個產品及各個行業進行深度研究,希望能為客戶提供更加全面的綜合服務、更多有價值的資訊和更優惠的費率。另外投資不等于財富管理,投資是追求每一步最優,但是可以容忍虧損;財富管理是追求總體最優,雖然過程中有漲有跌。逐步釋放壞消息是最傻的策略,市場不好和凈值回撤更需要溝通,大家共同商量如何把賬戶收益做上去,而不是“傻等”。因為資產管理天生是產品驅動的,而對于財富管理來說,客戶KYC的匹配至關重要。
投資者理念“轉型”至關重要
在財富管理1.0時代,財富管理機構的角色定位更多傾向于產品銷售,即將特定的產品銷售給客戶,產品的發行和銷售也比較簡單。但在打破剛兌、權益投資的財富管理2.0時代,由于產品類型更加豐富、結構更加復雜、業績展示方式更加專業,財富管理機構提供投資服務的專業性也面臨更高要求,即從產品銷售到資產配置的轉變。對于專業機構而言,豐富產品貨架、優化產品設計、投研投顧能力,意味著理財業務專業性的提升。而對個人投資者而言,專業則意味著投資理念的轉變。
何文迪認為:資管行業“嚴監管+打擊金融套利”是影響目前市場走向的重要因素。我國財富管理行業發展時間尚短,投資者專業素質和風險承受能力一般。理財凈值化時代,產品收益率的走向客觀上要求個人投資者轉變投資意識,培育長期理性和價值投資理念,避免“追漲殺跌”的機會型投資。當然,專業而理性的客戶能夠充分認識市場的風險,但這些客戶也會期待我們真正地主動管理,這是他們選擇我們并且付費發本質原因和邏輯。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